守南,襄两城,兵马日益疲惫,早就处于劣势了。
多尔衮不得不领兵加速南下,驰援南阳,顺道重新攻取豫南,豫西等各地州府,掩护侧翼。
为了最大程度集中兵力,多尔衮甚至从驻守山东,豫东等地的多铎大军中,抽调了上千马甲。
如此一来,原本在华北的鲁南,豫东两个方向都十分被动的清廷,瞬间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朱慈烺部署在淮北的兵力,甚至即将在徐州对清军形成兵力优势。
换言之,此时江北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慢慢掌握在明军的手上。
而多尔衮则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南下的步伐,并对豫西,豫南各地加大攻势,击退了那些州府城池在坚守的明军,妄图以此鼓舞振奋大军的士气。
朱慈烺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并顺应局势,选择了主动从各州府中撤兵,尽可能在阻击清军的同时,减少大军的伤亡。
而在此之前,他依旧不忘下令各部发挥传统技能,在汝州,河南府,开封府各地,坚壁清野,不给清军留下一粒粮食。
随着多尔衮率领的大军横渡六条大河,迅速通过方城通道,从南阳北面的平野进入这个地处华夏大地中枢的盆地,朱慈烺也主动往南撤军,一直到新野,才遏制住了八旗马甲的攻势。
当然,朱慈烺并非要与多尔衮决战,他只是不能撤得太快,否则就露馅了,到时候陈福和高一功还能拿下汉中,多尔衮的援兵恐怕就到了。
不过,他也不会就这样和清军对峙,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大明当前已然在各个战场占据了主动权,这些地方自然不可能按兵不动。
看着眼前大好的局势,朱慈烺当即下令高杰,黄得功领着本部大军出击,进入鲁南,豫东地区,收复失地,同时大力收编各地绿营,动摇清军在地方的统治。
两人很快就基本扫除了鲁南各地的清军,那些绿营兵固守的州府大半反正,整个鲁南地区,最后只剩下了多铎留有八旗兵固守的城池。
多铎此时的兵力已经接近枯竭,还得盯着孔有德,根本不敢轻易出击。
现在局势有变,越看孔有德,越觉得对方会假戏真做!
很快,岳乐大军覆灭,南方明军全面出击的消息,也在锦衣卫的暗中操作下,传到了北京城,特别是济尔哈朗,豪格,顺治的耳中。
眼见局势不断恶化,北京城内留守满洲的大臣们,纷纷上奏,豪格和顺治皇帝很快动摇,想要将多尔衮,甚至是陕西,山东等地的大军调回。
不过,随着济尔哈朗回朝,北京的满清朝廷内部经过一场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