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至关重要,交通十分便利的交通枢纽,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专门生产贸易商品的工坊,在江南工坊的支援下,雇员规模增长迅速,已经十分庞大。
大明户部有了之前建设江南的经验,在岳州,长沙,九江,武昌,南昌等地进行的工坊体系建设便合理和高效了许多,不仅优化流程,缩短了建设工期,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要知道,江南此时重点建设的是对外贸易,但日本和南洋等地的海贸市场也并不是无穷大,就算是抢占了福建郑家等竞争对手的市场,短期内大明每年的贸易顺差,也不过数百万两白银。
换言之,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一旦在国家机器的指导下,全面动员起来,单单是江南一地的工坊体系,便很快可以满足整个海外市场的需求。
朱慈烺若是没有规划,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商品市场很快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到那个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时期的大明,没有经历过满清屠城,江南和江西等地,没有损失过半的人丁,生产力恢复得十分迅速。
而不仅仅是当前已经投入使用,或者正在建设的工坊,户部下属的工商司,在朱慈烺的要求下,每一年都要提前进行产能规划和市场分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
大明的生产能力一旦爆发,在未来几年后将会十分恐怖,但除了军队和工匠群体之外,整个内外市场有多大,朱慈烺心里并没有底。
不过,视察完长江一线的各个重要州府之后,朱慈烺并没有直接回南京,而是带着周世显,常登贵,张煌言等人来到了江北。
这里如今已然成为了大明的最佳兵源基地,各地的村堡屯户,全都是按照朱慈烺的改良,进行组织的,而依托于村堡的整个组织和运行,也全部服务于战争。
要知道,这里是大明战时都城的最重要防线,也是明清之间的战场前线。李邦华亲自约束着江北二镇,朱慈烺如今也计划新设一镇,直接投放到凤阳府驻扎,最终为的,其实是等待着明年的大战。
而在此之前,江北二镇的哨骑依旧强势,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时出击袭扰,清除那些阿济格派来侦察和袭扰的哨骑,并不时从徐州,归德等地,突袭豫东,鲁南等地的粮队,清军根本防不胜防。
徐州,凤阳,淮安组成的三角防御体系,在地方屯堡的拱卫下,可谓是牢不可破。
这里是朱慈烺最不需要担心的地方,而江北各州府征调的农兵,卫戍军,早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即使阿济格倾尽主力而来,也几乎不可能迅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