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兵力占据一些关键位置,以吸引明军斥候的注意。
根据之前的情报,多尔衮和金砺估计朱慈烺派出的主力兵力大约在五六万左右,最多不会超过八万。
为了应对这个规模的敌军,他们计划在大清河附近的开阔地带设伏,提前占领山谷中的一处小山岭,以牵制朱慈烺大军的行动。
他们的伏击计划是利用北面山地埋伏的骑兵截断朱慈烺的大军,将其分为两部分,然后由南面的部队发起突袭,前方佯装溃败的骑兵则绕路反击。
在这样一片平坦而狭窄的战场上,一旦明军无法展开阵型或构建防御工事,必将面临一场血腥的屠杀。
如此,多尔衮和金砺便能实现几乎全歼朱慈烺主力的目的。
如果这一战能够成功击溃朱慈烺的主力,那么即便朱慈烺在其他地方还有几万兵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清军则可以趁机威胁江北的富饶之地,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甚至可能扭转整个局势。
然而,陈福终究还是有些轻敌了。在遭遇清军的强力阻挠后,他并未派出更多的骑兵强行突破封锁线进行侦察,也因此未能察觉到假清军主力背后的数万大军的存在。
尽管如此,陈福派出的骑兵仍然有效地协助了斥候的防御,使得多尔衮和金砺同样无法进一步侦察明军的具体兵力。
这让多尔衮心中愈发谨慎,他当然希望朱慈烺的主力就在此处,否则这场倾尽了中原清军主力的伏击就毫无意义了。
然而,他预估的明军兵力差距,也意味着不同的作战部署与策略。
如果朱慈烺派来的兵力超过了六万,即便伏击成功,多尔衮也没有把握能够彻底拿下这场战斗。
毕竟,他与金砺的两军合在一起,核心的八旗甲兵也不过三万余人,藩兵不过一万,且这些兵力并非正白、正黄、镶黄等最核心的精锐,难以完全吞下如此多的明军。
对于多尔衮和金砺而言,即便是到了现在,他们依旧十分紧张。
毕竟对手是朱慈烺,大军如此规模的行动不可能完全不被发现,只要对方小心谨慎,他们的伏击计划就有可能失败。
此时,站在战场之外的我们,俯瞰这场即将爆发的战役,仿佛在开盲盒一般,充满了未知的惊喜与意外。
无论是朱慈烺、陈福,还是多尔衮,阿济格和金砺,每个人都在不断应对战场上的变数,调整策略,做出新的判断。
多尔衮站在即将用来牵制朱慈烺大军的山岭之上,目光追随着那面正朝着山谷另一端出口移动的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