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
那面王旗已被阿济格带走,尽管阿济格对这个决定颇有微词,甚至清楚这是多尔衮在对他示威,但此刻他别无选择,只能遵从战场最高指挥官的命令。
.
陈福手持着他那宝贝似的“千里眼”,紧盯着前方的哨骑战。
他站在山腰处,居高临下,目光掠过起伏的山峦,投向平原之上。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数百骑兵在广袤的土地上厮杀搏斗,彼此拼尽全力,互不相让。
明军与清军交替占据优势,时而进攻得手,时而被迫退守。此时,地面上已然散落着三十余具身着不同军服的尸体,血迹斑斑,战况异常激烈。
然而,总体上,战局仍然未见明显的突破。
今天天气极好,晴空万里,视野清晰无比,这让陈福手中的“千里眼”得以发挥最大功效,将远方的景象一览无余。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远处的清军队列上,眉头微微皱起。
凭借着多年战场上的磨炼与直觉,陈福感到有些不对劲。尽管通过“千里眼”观察到了一些清军行动中的异常迹象,但这些异样却无法具体言明。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像是多年行军作战经验积累后的直觉,让他的心中升起了一股警觉。陈福知道,清军此时已经进入了他精心布下的伏击圈,多尔衮所部兵马三万余人,这与他的预判几乎毫无出入,精准得令人难以置信。
如此一来,陈福的内心不禁涌起一股得意之情,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建立一份赫赫战功,巩固他在军中第一大将的位置,此时正是最佳时机。
陈福虽然手握近七万大军,但他却没有打算全数出击。
面对三万清军,他仅决定派出与之相当的兵力进行伏击。
他的计划周密而大胆:利用南北两侧大山的地形优势,伏兵从两翼分割骚扰清军,然后由正面骑兵迅速突袭,将尚未成阵的清军打得措手不及,最终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在陈福看来,以他麾下精锐之师的战力,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清军甚至难以支撑到日落,便会全线崩溃。
到那时,明军可以一鼓作气,追击到大清河畔,利用骑兵包围清军,彻底歼灭敌军主力,将清军的威胁一举铲除。
陈福深知,清军的斥候虽然勇猛,但同样未能突破明军的最后封锁线。
他对此充满信心,确信自己的部署没有暴露。只要清军进入山谷,便如入瓮中之鳖,无论如何谨慎小心,也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如今,经过多方确认,清军兵力仅为三万余人,这更让陈福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