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倍增。
即便伏击未能完全成功,他也有信心在正面决战中击败清军。
不过,他也明白,正面对决的变数太大,清军若有大批溃兵逃脱,济南至东昌府一线的战局势必更加复杂,耗时费力。
“将军,清军前锋已进入伏击圈!”副将抱拳禀报。
陈福闻言,转头望向山谷中的清军行进路线。
他通过“千里眼”看得更加仔细,清军的旗帜迎风飘扬,愈发清晰,甚至连拉着小炮的马车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种情况让他心中的疑虑更深,凭借多年的战场经验,他感到有些不安。
所有的一切虽然都在顺利进行,但这种过分的顺利反而让他心生警觉。
因此,他当机立断,决定调整原本的部署:“天威左营原地待命,天骑军也留下来充当预备队。”
陈福的决定并非没有原因。清军的行军轨迹虽然如他所预料,但一切似乎过于顺利,反而引发了他强烈的警惕。
因此,他将麾下最为精锐的中军三千余天威左营和天骑军五千兵马留下作为后备力量,连同原计划中的预备部队五千多人,也未投入主战场。
“传令下去,各部准备,以炮声为号,准时发起袭击!”陈福下达了明确的命令,眼中透出坚毅的光芒。
山谷中,宽敞的道路逐渐变得狭窄,行进的清军逐渐进入陈福的伏击圈。
阿济格骑在马上,眉头紧锁,心中暗暗焦虑。南北两侧的山峰高低起伏,植被茂密,山麓边的低矮树丛更是藏匿兵马的绝佳场所。
此时的阿济格正在假扮多尔衮,头顶高悬着多尔衮的王旗。
一旦明军发起进攻,他必须假装抵抗一番再行撤退。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只有让朱慈烺误以为清军不堪一击,才会掉入他们精心布设的陷阱。
这种情况即便是对阿济格来说,也是极具挑战性。
若是稍有不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任何决策失误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特别是当明军发现自己面前的清军并非真正的多尔衮部队,朱慈烺那老谋深算的对手必然会识破他们的计谋,整个计划将前功尽弃。
对于阿济格而言,他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一旦计划失败,他将难辞其咎。即便一切顺利,战胜朱慈烺之后,所有的功劳和荣耀也将归属于多尔衮,而他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无法分得多少功劳。
就在阿济格陷入沉思之际,他耳边响起了身边将领的声音:
“王爷,山谷中动静越来越大,明军可能已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