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在与朱慈烺手下的殿前军,在多次交战中逐渐学会的战术,证明了满洲军事贵族依旧具备不容小觑的战争学习能力。
但阿济格心知肚明,这些包衣兵的战斗力和耐力都十分有限。
他们并未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一旦正面战场溃败,前排士兵必然会向后涌动,如此密集的阵型极可能造成大规模的踩踏,导致己方伤亡惨重。
不过,对阿济格而言,这些汉人包衣的死伤并不值得他过多在意。
他们的牺牲更多的是为了掩护真正的清军主力完成战斗部署。
除了这些包衣兵,这支假冒的清军主力还携带了十几门小型火炮。
这些炮的火力尽管不如明军强劲,但他们的加入,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拖延住明军的攻势,为阿济格争取到些许宝贵的时间,甚至造成一些伤亡。
时间飞快流逝,南北两侧的山岭中,明军的伏兵如潮水般涌出,迅速占据了有利地形。
山谷出口处,密密麻麻的明军士兵仿佛无边无际,他们的头盔在阳光下泛出寒光,飘扬的旌旗随风猎猎作响,映衬着这片狭窄的山谷。
明军的潮水不断向山谷深处蔓延,队形逐渐拉宽,仿佛要吞噬一切阻挡在前的敌人。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明军骑兵正从山谷出口处冲出,战马的嘶鸣与铁蹄的轰鸣如同雷霆震动山谷,尘土飞扬,地动山摇。
阿济格站在高处,望着那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的明军大军,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无法抑制的恐惧。
要知道,阿济格尽管曾有过几次战场经验,但像这样数万大军的大会战,却是他生平仅有的几次之一。
满清和大明之间,也不是每一次都几万人,十几万人直接干起来。
眼见明军越来越多,仿佛无穷无尽,他的喉咙干涩,握紧缰绳的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居然也觉得有些恐惧了。
很快,随着一声声爆炸声在山谷中回响,清军的火炮发出了轰鸣。
数百颗铅弹呼啸而出,直扑冲到阵前的明军士兵。炮火带来的爆炸和烟尘让战场变得更加混乱,但明军士气不减,继续向清军阵地猛扑而来。
阿济格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深知自己处境危险,但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眼前这支如同猛虎下山般的明军。
对比之下,自己手下这些未经训练的包衣兵,显得格外脆弱无力。
他几乎可以预见到,若是正面对抗,他的这支部队将毫无悬念地全军覆没。
然而,他没有选择,只能死守阵地。
阿济格知道,他肩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