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这让他的军队看似强大,实际上却各怀鬼胎。
因此,他的兵力尽管超过高一功和李过派来大同的兵马,但战力却难以匹敌。
这支所谓的军队内部派系众多,许多士兵不愿与高一功、李过所部直接交手。
他们在乱局中加入了姜镶的联盟,实际上只不过是墙头草,随风摇摆。
那些真正愿意与姜镶同仇敌忾、希望打出统战价值的,反而是曾经放满清入关,或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叛徒们。
其中,大部分都是河南镇撤入山西,北直隶的部队,他们成为了姜镶的忠实拥护者。
而他们的加入,使得姜镶的队伍更显实力。
这股力量虽然尚不足以对抗高一功与李过的联军,但至少为他赢得了一线生机。
姜镶与他的盟友最终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了大同与晋东北一带,似乎准备与已经兵临城下、两路进攻的高一功和李过联军展开生死较量。
随着局势的发展,双方都在积极筹备,调动人手,寻找适合的时机发起进攻。
高一功与李过的联军已经在战斗中锤炼出了一支精锐的队伍,士气高涨,他们决心一举攻陷太原,大同,巩固在晋中,晋北的统治地位。
姜镶深知,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他所依靠的这支军队随时可能分崩离析。
他试图通过对各派系的妥协和调解来凝聚力量,同时也向各路明军,传递了自己要反抗清廷的信号,希望能够获得招抚。
.
与此同时,沧州城内,聚集了来自各地调来的八旗军,绿营精锐,兵力多达一万以上,还有数万当地招募的绿营守兵。
如今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多尔衮与阿济格败亡的消息一经传出,城中随即波澜起伏,特别是金砺的溃兵在河间府附近被全歼的传闻,更是令士气低落的军心开始动摇。
不过,这些绿营军的反正潮流虽然频繁涌动,但却都被城内的八旗甲兵严加镇压,未能掀起更大的波澜。
目前城中仍然驻守着三千多名八旗兵和包衣兵,其中一千多是来自关外的新八旗,近千名包衣兵使得沧州的防线看似牢不可破。
这座城池的城防极其复杂坚固,既有厚重的城墙,也有险峻的壕沟,令这些零零散散的绿营兵在反正的同时又无力攻城。
即便士气再高,面对这样的固防,想要成功起义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较于沧州的局势,北直隶其他地方的防守,就显得脆弱得多。
那些城池虽然同样坚固,但在明军的攻势,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