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十四世纪时要简单得多,机会也更为成熟。
朱慈烺深知这一点,他的目标不仅是收复这些失地,还要通过控制这些地区,为帝国的长期安稳奠定基础。
尽管朱慈烺目前以南京为都,继续统治新朝,但从长远来看,北京仍然是未来大明王朝的理想京师。
如果未来不能以北京为中心,东北、蒙古乃至华北的控制力将大大削弱,作为国土防御的前哨,北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京的战略地位远远胜过南京,尤其是在维护东北和蒙古地区的统治时,北京的地理优势无可取代。
实际上,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即便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如果丧失了东北、华北和西北这三块关键区域,便等于失去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
这种失误是任何统治者都无法承担的,也是历史所不会宽恕的。
更深入地讲,整个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乃至文明的延续,都是基于对这些重要领土的控制。
如果这些地区失守,不仅意味着领土的丧失,还预示着文明的衰亡。
只有确保民族的生存与延续,其他的文化、经济和制度建设才能具备延续的基础。
否则,一切都将成为无根之木,终将随风而逝。
因此,朱慈烺的战略不仅仅是简单的领土扩张或军事防御,而是关乎整个民族未来的生存之道。
他深知,唯有守住这三块战略要地,才能真正保障新朝的长治久安,也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片安稳的疆土。
当然,其中的策略和手段还需要仔细商议。
历史的大部分时间,虽然都是血与火的交织,生死相搏几乎成了常态。
但人类发展的根本,不正是为了让这一切逐渐得到规范,变得更文明、更有秩序吗?
华夏之所以能够不断崛起,甚至成为东方文明的主体,不仅影响了周边的亚文明,也为世界提供了除欧罗巴文明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成就。
如果有朝一日,如今荒无人烟的东北地区重新繁盛,千百万汉人重新在此定居,蒙古也在火枪火炮的震慑下变得安分守礼。
西北的疆土得以彻底稳固,安南、吕宋这些南方的地区纳入版图,朝鲜与日本也成为友邦附庸,那时南京确实会是天下中心。
这一切都必须顺应时势而变化。
至于安南、吕宋,乃至马六甲这些南方海域的战略要地,未来或许能成为华夏进一步扩展的焦点。
大明曾耗费巨大的资源,成功将云南、贵州、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