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腐败、清除异己开始。
通过整顿官场,他将为未来的政治改革铺平道路,为新政的顺利推行提供有力保障。
任何政治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权力的掌控和体制的设计。
而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确保自己在未来的统治中能够牢牢掌握住这一切的主动权。
当然,朱慈烺的目标远不止“反腐败”和“预防贪腐”那么简单。
他还试图通过这次“严打”行动,进一步控制郑家的势力。
他借着整治腐败的名义,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号,将“督察司”和“军法队”这两个只听命于他的集权机构深入安插到福建、陕西、山西等战略要地。
这些地区的官场问题积重难返,官员贪腐成风,情况已极为严重。
而朱慈烺在整顿官场的同时,还试图通过“科学院”和“科举改革”等措施,留下长远的政治遗产,为未来的政治转型铺平道路。
单凭权力集中不能永远维持稳定,必须通过制度改良来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他希望借此机会,不仅能打击腐败,还能推动一系列政治改革,试图在未来的政权结构中植入更加高效和公正的机制。
“陛下,这是督察司、大理寺和刑部三家共同整理出来的名单,共有一百一十二人,全都是忠诚公正之士。
督察院派出三十五人,大理寺派出二十一人,刑部则派出了六十人,负责此次行动中的侦查、缉拿逮捕以及审讯工作。”
李邦华恭敬地抱拳禀告,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目前督察司已经掌握了二十余名五品及以上官员的贪腐证据,这些案件涉及广泛,从州府到省级转运司,甚至是军中将领,皆有牵连。
五品以下的官员更是触目惊心,就连区区一个小知县,一年内的贪墨受贿所得,折算下来竟然高达数千两银子。”
作为朱慈烺的心腹,李邦华在这场反腐行动中自然担当总指挥。
他掌管的督察司,专司监察高官,凌驾于大理寺和刑部之上,无人敢轻视。
在朱慈烺的授意下,李邦华暗中派出督察司的得力干将,四处搜集官员们的贪污证据,如今这些证据已经积累得足够充分,时机也已成熟。
与此同时,刑部也有不少积压已久的案件亟待处理。
周世显紧随其后向朱慈烺汇报:
“陛下,刑部目前也积压了大量案件,各地争水争地,宗族械斗屡见不鲜,地方豪强纠纷甚多,诸多问题长期悬而未决。
尤其是在军队营庄方面的贪污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