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官僚体制的效率。
而要彻底根治腐败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形势下,他必须首先稳固自己的权力,打击那些前朝遗留下来的异见分子。
在专制的官僚体系中,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力制衡机制,所谓的青天大老爷、明君只是偶然的存在,无法解决长期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然而,他也不否认,假如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明君,或者说一群廉洁奉公的青天大老爷,确实可以在某个特定时期内通过严厉的打击措施,暂时遏制腐败的蔓延。
正因为如此,朱慈烺决定利用这一点,以铁腕手段清除官僚中那些拥护旧朝、企图对抗新政的异见分子,同时通过整治官场,恢复基层的高效运转,缓解民间的不满情绪。
他很清楚,基层的高效动员能力和令行禁止的执行力,是他在南方半壁江山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在国战中,正是这种组织能力和执行力,使他能够调动有限的资源对抗更为强大的敌人。
为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他必须借反腐之机对整个官僚体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顿。
朱慈烺的策略非常清晰,他并不打算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腐败问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打击一部分不服从的官员,将那些无视新政、暗中支持旧势力的官僚一一拔除。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在处理高层官员时,必须保持谨慎。
因为这些人不仅掌握着地方的实际权力,还与各地的利益集团紧密相连,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危机。
因此,他更倾向于通过一系列渐进的改革,逐步削弱这些地方势力的影响力,并最终实现对全国权力的完全掌控。
夏粮征收工作,便是朱慈烺检验地方官员忠诚与否的第一步。
在此期间,他将密切关注各地的表现,特别是那些关键区域的动向。
任何贪污腐败、消极怠工的迹象,都会成为他下令整顿的理由,而那些表现突出、忠诚于新政的官员,则将获得提拔和重用。
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在保持基层稳定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当然,反腐行动并不是单纯的政治清洗。
朱慈烺深知,过于依赖高压手段可能会导致官场的恐慌和不安,影响到行政效率。
因此,他在推行反腐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安抚基层的措施,以缓解官员们的疑虑。
特别是通过激励机制,奖励那些为国效力、勤政廉洁的官员,鼓励他们在未来的新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这一切,必须从严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