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些土地,但在福建的控制力和相对独立性仍能得到保障。
通过海运可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攻下安南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长远发展的新契机。
台面上看似和谐的局面,其实是台面下经过无数次不见光的交易和利益交换换来的,所谓的“其乐融融”,不过是各派人物在近半个月的激烈博弈后,勉强达成的妥协。
土地、人口、兵马的分割,工坊和贸易的重新分配,都成为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砝码。
而朱慈烺也借此机会,通过外力的支持,推动他对于新朝制度改革和权力制衡的计划。
内阁大会上,看似和气的讨论与决策,其实早已在暗中敲定。
朱慈烺借势而为,虽表面上做出了部分让步,实则在稳步推进他的一统大计。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各方的实力逐渐被削弱,中央的力量将再度集结,朱慈烺将彻底掌握大局。
.
随着中原各地陆续被收复,持续了数十年的中原战乱终于告一段落,整个华夏大地迎来了难得的短暂和平。
然而,在新明王朝表面的平静之下,一场新的风暴却在悄然酝酿。
随着李过北上、郑芝龙南下,各自掌控的区域逐步进入夏粮征收的阶段,朱慈烺也开始筹划一场严厉的反腐行动,并着手全面革新行政体系的计划。
所谓的“严打腐败”,并不仅仅是针对贪官污吏的道德惩戒,而是一项深具政治考量的举措。
在这个时候,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是朱慈烺维持权力和清除异己的必要步骤,而反腐,正是这一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不仅能够以“贪污腐败”之名扫除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僚,还能借此巩固基层士兵和百姓对他的支持,迅速提升自己的声望。
在没有有效监督和权力制衡的官僚体系中,朱慈烺清楚,贪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以贪污为借口惩治异己,不仅可以震慑那些不服从的官员,也是一种政治手段的高效运用。
然而,若指望通过这一行动彻底根治腐败问题,朱慈烺自己也没有那么天真。
在这个专权的官僚体制下,不建立起真正的权力制衡和监督体系,仅仅依赖严厉的反腐行动是不足以抑制贪污现象的。
几千年来,人性并未改变,变的只是统治制度。
所谓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看似简单,实则艰难。
朱慈烺并不指望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革新体制,但他清楚,一旦自己手中的权力足够强大,就可以暂时依赖这种高压手段,确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