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场战斗,是两支强军对峙,双方的士兵都经过精细的训练,纪律严明,战斗意志坚如铁石。
在混战的那一刻,阵型的保持、队列的轮换、前后军的交替掩护与撤退,这一切几乎无懈可击。
就算偶尔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也不过是瞬间便被对方迅速掩盖和调整,双方谁也没有太多的破绽可攻。
即便有时出现了些许松懈,但也难以被察觉,敌人更无法迅速组织有效的反击。
换句话说,清军与明军的对抗,已不再是单纯的战术较量,而是比拼着各自军队的韧性和持久力。
双方都拥有极强的组织度和坚定的战斗意志,在如此漫长且消耗极大的对决中,谁的血槽更厚,谁的耐力更强,谁便能在最终的胜利者之列。
明军在初期的失误并非不可原谅,毕竟他们早已有备,尽管战局一度对清军有利,明军依然稳住了阵脚,迅速调整了战术。
相对而言,清军虽然一度占据了优势,但内部的龃龉与将领之间的分歧,始终使得清军的配合显得不够默契。
这种情况在没有火炮压制和更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使得清军在前进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结果,这场意外爆发的夜战,越打越成了兵力的比拼——谁能在消耗中坚持到最后,谁便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的关键时刻,朱慈烺显然看出了敌我双方的真正差距。
朱慈烺早在清军发起猛烈攻击时就意识到,单靠一方的强攻很难迅速分出胜负,尤其是双方实力相当且战术都较为精妙的情况下。
他明白,战斗的成败最终将取决于谁能坚持到最后,既然清军各部之间存在着协调上的不畅,那明军就有足够的机会在短时间内阻滞住敌军的推进。
而这正是朱慈烺做出决定的时刻:他必须为自己和大营的主力争取更多的时间。
他指挥亲卫军拼死抵抗,奋力阻挡清军的前进,他深知这时的任务并非简单的防守,而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援兵争取一线生机。
无论如何,他不能让这股强悍的清军轻易突破,尤其是当清军的两翼开始形成包围圈的时候,朱慈烺的战略便愈发明确——一切的目的都是引导敌军深入,最终以逸待劳,趁机一举歼灭。
而此时,朱慈烺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撤退的事宜了,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敌军,更是全军的生死存亡。
他不再考虑是否能全身而退,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清军引入伏击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