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是缺乏撤退的能力,但此时的他,心中已有了更明确的决心:不退,绝不退!
朱慈烺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战场上逐渐逼近的清军,心中已有了成算。
此时,他周围的亲卫军和剩余的明军将士虽然伤亡惨重,但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紧紧依托阵地,依靠着朱慈烺的旗帜和号令,逐步构建起新的防线。
朱慈烺知道,自己的退路早已被切断,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带领他们一起等待援军的到来。
而此时,已经完成包围部署的林昌峰和高杰,带领着明军的主力重新集结,逐渐逼近战场核心。
随着他们的到来,清军的压力愈加沉重,而朱慈烺正是依托这一时机,指挥亲卫军与普通战兵进行持续的抵抗。
他不仅仅是为了争取时间,更是要给清军造成最大程度的心理打击——让他们在追击的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
夜幕笼罩着战场,浓重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朱慈烺依旧手持那面高高飘扬的皇旗,虽身处危局,却仿佛没有丝毫动摇。
明军残存的不到两千士兵,身陷困境,边缘地带已然被清军逐步压缩,然而这支部队似乎仍然顽强地在逆境中坚守。
尽管明军的士气早已跌至谷底,朱慈烺的存在,像是一根坚硬的脊梁,让整支队伍始终没有崩溃。
即使退入了后方,皇旗依旧矗立,象征着他作为帝王的威严,虽然连连后撤,却始终未曾丧失一分尊贵与决然。
随着济拜指挥的八旗兵涌入战场,清军的进攻力度骤然加剧,明军的防线逐渐瓦解,敌军的步伐越来越近。
然而,朱慈烺的步伐却似乎愈发坚定,即便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持,他依旧以自己的王旗为中心,坚定地向前推进。
若是旁观者,只怕会以为他在面对死亡也不曾退缩,正如一座矗立在风暴中的孤岛,孤独却不容撼动。
“陛下,援兵即将抵达,末将劝您随我撤至安全之地。”
柳生目光焦虑,紧握旗杆,几步追上朱慈烺,一边后退,一边恳切劝道:
“陛下之勇,天下皆知,但刀剑无眼,这里实在太过危险。若是陛下再被敌军流箭射中,受了伤,末将真是罪该万死。”
朱慈烺没有回应,只是紧握王旗,步伐依然坚定。
柳生看着他那几乎毫不动摇的身影,心中更添焦虑,他知道此刻的局势已经相当危急,任何一次不慎,都可能改变整个战局。
可是他知道,劝说朱慈烺退去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