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敌方的兵力优势。
事实上,范文程和济拜原本的计划是,如果能通过突然袭击切断朱慈烺的指挥系统,使得明军的中军大帐陷入混乱,那么东西两面的明军必定会因失去指挥而陷入混乱,进而导致整个阵地的崩溃。
此时,济拜和杨高就能够趁机进攻,突破明军的防线,彻底打乱对方的部署,进而取胜。
然而,尽管他们为此准备了详尽的策略和战术,尤其是在济拜和杨高所率领的四千精锐部队的支持下,清军的夜袭一度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几乎达到了预期目标。
可是,所有的计划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上:朱慈烺会选择撤退,或者至少会放弃御营的护卫,疏远自己在战场上的指挥中心。
可事实却是,朱慈烺不仅没有撤退,反而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心和不屈。
当明军的亲卫军在朱慈烺的指挥下集结,坚决抵挡住了杨高的猛烈进攻时,整个战局瞬间发生了剧变。
那一刻,朱慈烺不仅没有选择逃避,反而凭借坚定的决心扭转了清军的攻势,他将麾下几乎所有的御营将士投入战斗,这一举动令清军感到措手不及。
在朱慈烺的英勇带领下,御营将士成功顶住了清军的冲击,使得杨高的主力进攻陷入了困境。
明军的战斗意志愈发强烈,士气一度达到顶点,而清军则显得疲惫不堪,陷入了被动。
这一切,显然是范文程和济拜所未曾预料的。
朱慈烺的反应却令他们大失所望,他不仅没有选择逃跑,甚至将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局面中,誓死捍卫自己的威严。
同样,济拜虽急于立功,但他早在感知到局势不对时便做出了撤退的决策。
在他看来,若能迅速指挥杨高阻击正面敌军,自己带兵撤退,一切或许还能挽回。
然而,随着明军骑兵的强势反击,他很快意识到,这一撤退并非那么容易。
明军的合围之计已经渐渐形成,清军若此时贸然撤退,必定会被明军的骑兵分割包围。
于是,济拜只能采取战术上的调整,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打退一波再撤”的方式,尽力拖延时间,并指派塘马带着张砺的部队前来接应。
济拜并非头脑发热的草率指挥官,他经过多年的战场经验积累,早已练就了一套应急处理的策略。
在看似危急的情况下,他并未选择盲目行动,而是稳住了心态,迅速分析当前局势。
经过短暂的分析,他明白了明军的合围计划已经初具规模,但他依旧有机会在明军完成合围之前先发制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