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早已崩溃。这支绿营兵的出现本是清廷为了解决满汉矛盾,专门设立的维护治安的部队,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可是,作为一个刚刚经历了战斗的部队,他们的战斗力显然并不如清廷所期望的那样。
虽然名义上是军队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具备足够的训练与经验,一旦面临真正的敌人,他们就像一群手无寸铁的羊群,任由屠刀挥舞。
李霄林从远处望着这一切,他完全没有料到,击溃了清军的八旗骑兵之后,剩余的清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明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涌来,城内的守军几乎没有抵抗之力,绿营兵集体投降,而撤回城内的包衣兵和八旗兵,除了极少数成功突围外,几乎都在近乎没有机会反击的巷战中被彻底消灭。
这一切,简直让李霄林感到有些不真实,清军的防线会如此脆弱,竟然在没有遇到强烈抵抗的情况下,快速瓦解。
.
就在这时,洛尔已经从城外返回。
刚刚,他指挥着部队成功驱逐了胡茂祯所部的一千名明军,且胡茂祯因大军被围而选择了撤退,最终死伤只有数十人。
虽然小小的胜利值得庆贺,但洛尔心中却充满了不安。
他清楚地知道,这场战斗并未完全结束,明军的败退只是暂时的。
看着眼前的战况,洛尔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猜测完全错误。
原本以为,城外会有明军的伏兵,自己为了防止突袭,已经十分谨慎,甚至做出了过度的准备。
但事实却是,明军并没有按他预想的那样进攻。相反,他们的进攻比预期的要晚了许多天。
虽然迟来的进攻依然凶猛,但他对局势的判断显然有些过于谨慎,导致了过多的准备,甚至错过了适时的反击机会。
这份迟疑和小心,使得他反而错失了主动权。
洛尔这才恍若大梦初醒,原来自己一直被虚假的情报误导,而本应该果断出击的时刻,却因为过度担心而拖延了部队的行动。
虽然如此,洛尔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谨慎行事的决心。
他迅速调整了战略,安排好了防御,决定留下五百名八旗甲兵、一千名包衣兵和一千名绿营兵继续守卫城池。
而他自己则带领剩余的两千八旗骑兵和三千余包衣兵出城支援,企图尽量减缓城内的压力。
不过,洛尔也明白,时至今日,明军虽然未曾达到他先前设想的规模,但他们的攻势已经展开。他紧紧抓住了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指挥部队重新组织起防线,希望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