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还是不能轻敌。
写完信,
李逸叫来李道玄李道宗李博义李奉慈等,到县城里的各处大小庙观转了一圈。
“派人加强对各寺的管理,绝不能再出现介休城那样僧人道澄勾结外敌,以佛幡缒敌入城夺门之事。”
李奉慈对这些和尚们也没啥好印象,“要我说先下手为强,把这些和尚全都集中关起来,免的有人通敌,我可是听说,他们存着那么多粟,却趁着如今战时,偷偷的高价卖粮、借粮呢,夏借秋还,倍利,三个月就一倍利,多黑。”
“怎能无故罪之?”李逸摇了摇头,“加强监管,其一,派人守着各寺,出入寺门,都得先经过我们批准,给批条盖印。出城门,更需要过所,说明去何处何时还。城门、城墙等紧要之处,要禁止他们靠近。
再就是,禁止放高利贷,他们可以卖粮借粮,但月利不得过六分,不得回利为本,利不得过一倍。”
“还有,取消各寺的武僧,收缴他们的武器。”
李博义则提出,“如今咱们通过韩侯小道运粮,可是十分麻烦,虽说夏收后咱们也征了些粮,但这战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还是得多储备一些粮食,
这些寺院拥有许多田产,又借粮生息,各个都存了许多粮食。
要我说,咱们现在就得跟他们借粮,把他们口粮外的粮食都借过来,战后再还。”
“你就不怕这些和尚,也跟龙泉寺道澄一样勾结外敌作乱?”
“嘿嘿,他们要是敢,那正好一锅端,倒是清除隐患了。”这年轻的纨绔郡王,一脸凶相。
李逸问李道宗:“略阳公觉得如何?”
“我觉得可行,现在是战时,粮食是宝贵的战略物资,咱们先借过来,又不是白拿。”
“行,那这事就交给略阳公负责。”
县令郭解愁主动提起在城外,还有一座大寺名叫苏溪寺,是跟介价格龙泉寺并列的大寺,占地数十亩,僧人众多。
苏溪寺位于城东北,汾河支流静升河畔的旌介村,那里还曾是商朝丙国故都,以前的县城就曾设在那,后来因水患而迁到现址,隋开皇年间又新设灵石县。
“苏溪寺也拥有很多僧邸粟,还有许多护寺武僧,以及大量佃户和净人。”
李逸现在对光头们毫无半点好感,
“派兵前去,把寺中粮食运回城中,检查寺中僧人度牒,无牒者统统遣散还俗,武僧全部收缴武器、还俗,
给剩下的僧人留十天口粮,以后他们十天来城中领一次口粮。”
末了,李逸加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