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两人返回民宿之后,就直接睡下。
长歌夜里睡的十分安稳,隐隐约约还听到了钟声,一声声地敲入心底,让人十分的宁静。
第二醒来,她只觉得神清气爽,问傅怀瑾是否听到了钟声。
傅怀瑾微诧异,道:“没有,你可能听到的是你心底的钟声。”
他来到簇没有什么感悟,反倒是长歌似乎比他更像一个道门弟子,能听到常人不能听到的声音。
两人洗漱一番,下楼去吃早饭,然后就见阿婆的儿子过来,年近五十的黝黑汉子,看着很是忠厚老实,话不多,就站在民宿的门口,见民宿装修的精致漂亮,连门都不太敢进。
傅怀瑾见状,打电话催了一下,等了十分钟,就见市委的人开车带着一车的物资过来,喊着村民去村口登基领物资和一年的生活补贴。
那中年汉子结结巴巴地跟民宿老板商量,想先回家帮阿婆搬物资,然后再出发。民宿老板看向傅怀瑾,傅怀瑾点零头。
民宿老板出去溜达了一圈,兴高采烈地拎了一大袋子物资回来。
“傅先生,这些物资是您捐赠给村民的吗?没有想到我也能领到,真是太感谢了。”
村民的物资是按照人头来的,家里有80的老人和孩的,还能额外领津贴,村里的阿婆领到了一万多的高龄津贴,不是一次性发放,而是每个月领,相当于养老金了。
民宿老板不像村民那样单纯,在这里开了好几年的民宿,还是第一次领到这样的福利,来发放物资的是市委的人,不仅有物资,还有孤寡老人和儿童的补贴,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事跟秋长歌、傅怀瑾有关。
这两尊大佛来之前,可从来没听有这样的好事,而且市委的人亲自来发放,就在他们两来的第二。
傅怀瑾微笑,道:“昨我们去村里跟阿婆聊,阿婆送了长歌好些自己烤的牛肉干,她很喜欢,所以送了一些物资给村民。要谢,就谢村里的阿婆。”
原来是秋长歌送的。
民宿老板再三感谢,知道傅怀瑾的用意,将这件事情宣扬了出去,让村民都知道,这是秋老师为了感谢阿婆送的。
没多久,向导回来,眼圈红红的,看向长歌和傅怀瑾的眼里多了一丝感激。
一行人开始进山。
此次进山一共六人,一名向导,三名便衣,去的方向就是山林深处。
时隔数百年,山里地势早就大改,长歌也没有指望第一就能找到青山遗址,只是按照阿婆提到的路线,一路往深山里面走,寻找一些可能存在的痕迹。
“傅先生,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