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机成本过高、无法大量国产化为理由,提出基于现有技术开发一款经济实惠的中型预警机,这无疑是一个更易被接受的理由。
对于当时追求高性价比的军队来,这样的提议极具吸引力。
“确实,老运8平台的防冰研发存在缺陷,低温高湿环境下容易结冰,开襟翼时可能导致气流干扰,造成飞行事故。”
许宁用双手比划着解释,虽然几位电子工程师对航空原理不甚了解,但他们明白,改进后的运8安全性大大提高。
王学意接着问道:“你能否评估一下,如果在运8平台上加装雷达模块,它还能保持多少航向稳定性的余量?”
王学意实际上是在问,运8能承受多大的外形改动而不影响飞行性能。
但这个问题在航空界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于是,许宁直截帘地问:
“您是想在运8基础上改造成预警机吗?”
王学意肯定地点零头:“我们国家能自己生产的大型飞机只有运8、轰6和水轰5。
轰6的内部空间有限,不适合布置设备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