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对设备产生致命破坏……”
“所以肯定得先完成优化设计,再着手进行工作状态下的动力学数据计算,否则算出来的结果就都没什么意义……”
实际上,要是按照以前的工作习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已经可以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但是在常浩南这,颜永年解释到最后,都给自己整紧张了。
“相互接触的零部件开缝……”
常浩南看着颜永年ppt上面c型板和十字键的等效应力图,低头在面前的纸上记了一下。
“也就是,应该是过盈联接结构这部分建模出了问题?”
颜永年和另外几个子系统负责人面面相觑,然后纷纷点零头:
“应该是,模锻压机各个部件之间的接触属于三维接触问题,接触表面的力学状况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尝试过用试验-误差法常规迭代,但是计算效率很低不,收敛性还差……”
显然,他们是思考并努力过的。
只不过失败了。
常浩南视线紧盯着电脑屏幕,那上面是颜永年等人进行计算的设定程序。
应力不集中,如果是制造问题另,如果是设计问题,那绝对是巨大隐患。
一段时间的沉默过后,从北方车辆研究所被借调过来的林庆松再次开口解释道:
“这算是整个设计方案里最棘手的一个问题,等下次开会,常总能带来解决方案的话,后面的优化部分,效率应该就会很快了。”
“不。”
常浩南仍然没有抬头,只是摆了摆手:
“不用下次开会。”
“这个问题……大体上有四种解决方案,至于用哪种,你们自己评估一下。”
“啊?”
刚刚本来只是想给颜永年找个台阶下的林庆松直接人傻了。
这可不是茴字的四种写法,只就能知道,还没什么实际用处。
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的薄弱点开裂问题,不仅仅国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巨大的难题。
一般情况下,如果影响不是特别大,就只能咬咬牙,更频繁地更换零部件。
反正疲劳破坏本来也不是不能用,无非是个寿命问题。
而如果影响很大,那一般就只有针对性补强了。
包括林庆松的本职工作——重型车辆设计,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每一次都得上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慢慢测试和解决。
结果常浩南一上来就是四种解法……
常浩南示意颜永年先回座位,然后自己走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