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讲台上面,拿起一根教鞭指着幕布上的设备模型:
“在工作状态中,在锻压机的上部由c型板、十字键、大拉杆、夹紧梁形成一个的闭环力循。在锻造过程中,液压缸产生的力作用在上板梁上然后传递给c型板,通过十字键依次传给大拉杆、夹紧梁,最后再回到c型板上。”
“所以,这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是十字键和c型板之间的配合,此二者之间的接触状态,不但会影响力流传递的特征,还会对整机在各个方向的变形产生影响。”
“所以重点在于,在组合结构有较平缓的过渡,使应力和变形顺畅协调传递。”
讲到这里,他回过头,看向下面坐着的十几个人:
“到这一步,认可?”
众饶反应有快有慢,不过基本都点头表示能理解。
“那么,相应地解决方案就是。”
常浩南拉过旁边的黑板,拿起一支粉笔:
“第一,可以在不改变任何构件形状的条件下,设置不均匀的过盈量,这样不会削弱部件本身的强度,至于具体的方法,torchultiphysics中提供了一个叫做‘粘合’的功能,可以把具有不同网格的两部分粘连在一起……”
“这里面,只要过盈量的设定满足Δ=pd103即可,其中e1和e2分别是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
“第二,是根据我刚刚进行的力流分析,对十字键和c型板的接触面进行外形修配,减少受压状态下两个零部件的位移量……”
“第三,刚刚到的开缝问题,实际上是因为预紧力和主作用缸的反作用力产生了一个附加力矩,可以考虑把楔键的下部修配成具有一定斜度的形状,用以平衡这个附加力矩……”
“第四个方法的思路和第三个差不多,不过是通过改变部件结构的方式实现……”
台上,常浩南的思路越讲越通透。
台下,众人也跟着他的思路奋笔疾书。
当然,写着写着,就只能奋笔疾书了。
思路只能回去以后再慢慢回味。
一直到写满两面黑板,常浩南才算是把刚刚临时想到的四种解决办法给讲清楚。
他回过头,本来想问问大家的想法。
但看着或是皱眉思索,或是茫然无措的表情,这个问题终究是没问出来。
有些话,出来就不礼貌了。
好在能坐在这里的人,也都不会是泛泛之辈。
一时间跟不上思路只是因为他讲的太快太跳跃,而不是真的完全理解不了。
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