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河年道明了自己此次来访的意图,并且将政府的拍卖资料递给了林浩然。
郭河年财力雄厚,能够调动家族大部分资金,按理说,他完全有能力独自在香江参与各种项目。
然而,自70年代初进入香江市场以来,郭河年虽已参与多个项目投资,却几乎全是与人合伙,鲜少独立投资。
这样的做法,自然有其深意。
作为南洋商人,郭河年深知外来商人在香江商界的融入之难。
要想在香江商界站稳脚跟,必须与本土商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家族在香江的投资顺利进行。
而与香江本土企业合作,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合作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林浩然近年的崛起速度之快,在郭河年心中已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之前与林浩然已有合作,但香格里拉酒店大厦项目相对较小,万安集团主要作为承建方,项目完成后双方关系便趋于平淡。
因此,郭河年产生了与林浩然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念头。
恰在此时,政府宣布即将举办一场官地拍卖会,郭河年看中了位于上环的一块地皮,随即萌生了与林浩然共同竞拍的计划。
“上环的地皮?”林浩然带着一丝好奇,接过了郭河年递来的资料。
这块地皮紧邻香江大学,位于其东北方向,虽不直接临海,但距离海边也仅有几百米的距离。
地皮总面积达到45.54万平方英尺,换算成平方米,约为4.23万平方米,面积不算小了。
考虑到它位于上环这一寸土寸金的地段,其价值不言而喻。
林浩然还注意到,该地皮距离即将建成的西区海底隧道上环出口仅百米之遥。
再往东行,便是著名的荷李活道。
这确实是一块极为优越的地皮。
林浩然放下资料,并未急于回应是否愿意合作,而是转而问道:“郭叔叔,您对这块地皮未来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吗?”
上环的地段,其繁华程度丝毫不逊于湾仔等地,同样与中环相邻。
甚至在某些方面,上环最东部的地段与中环的价值相差无几。
与旺角、油麻地那种充满市井气息的地方不同,上环更多地展现出一种高雅而独特的氛围,恰如它的别名“样年华”。
这里的商业氛围,与中环相比,同样浓厚且独具特色。
“林贤侄,我计划如果竞拍成功,就在这块地皮上打造一座综合性的高层大型商业广场,由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