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府兵制,士兵都是耕田的百姓,游牧民族很难成为大唐的兵员,唐朝庙堂也并不信任外族士兵。
第二点就更不提了。
唐人视四周部落为蛮夷,让一两个胡人首领进入长安,册封官职,勉强说的过去。
可若是让大量契丹贵族进入庙堂,长孙诠自己都要反对。
皇帝最近似乎越来越不喜欢宗教,这第三点只怕也难以通过。
长孙诠想到此处,朝长孙无忌道:“大兄,禄东赞的这三点意见,只怕都不适合我们用。”
长孙无忌缓缓道:“你若是想直接照用的话,自然不适合。”
长孙诠心中一动:“您的意思是,加以改良?”长孙无忌淡淡道:“四郎,你要记住,一个人的学识高低,取决于他的眼界高低。我带你见禄东赞,只是为了拓宽你的眼界。”
长孙诠露出思索之色。
他已能感觉出来,长孙无忌虽然打算帮他,却不会直接相助,而是用提点的方法,让他自行领悟。
禄东赞的法子虽然不符合大唐国情,但其能够有效施行,背后定有其根源。
只要能抓住其根源核心,那就能修改成适合大唐的法子。
车厢内很快陷入安静,晚风呼呼,车帘随风摆动,风中似乎已有一丝凉意。
夏日悄然而过,秋天快要来临。
半个时辰后,马车到了长孙府后,长孙无忌下了马车,径直回府。
长孙诠则继续坐着马车朝家中返回。
回到公主府,刚过庭院,新城公主就快步迎了过来,眼中带着几分关切之色。
“驸马,他带你去哪了?”
长孙诠感叹道:“见了一个聪明的胡人。”
新城公主眼珠子眨了眨,道:“那可真是巧了,另有个胡人正在偏厅等你,说想要见你。”
长孙诠奇道:“是谁?”
新城公主道:“那人自称安烈,你可认识吗?”
长孙诠摇了摇头。
“那我让人轰他出去。”
“等会,他有没有说见我所为何事?”
新城公主柳眉一弯,道:“好像说是为了郑氏的案子。”
长孙诠心中一惊。
郑氏的案子不都已经了结了吗?
这案子因为涉及到外国细作,最终由内领府接收。
不过郑家父子三人,也没能逃脱惩罚,贬官降级,案子也算圆满结束,怎么还有人来问此案?
难道是张木匠遭到郑氏报复?
长孙诠心中一凛,道:“我去瞧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