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大臣们对这个被皇帝直调入京的中书舍人,也再次有了新的看法。
李治听说此事后,也觉好奇,召张柬之来甘露殿,向他询问此事。
张柬之拱手道:“回陛下,臣能够说服他们纳税,凭的是我大唐将士的勇猛,以及陛下的仁政,臣不敢居功。”
李治笑道:“张卿不必过谦,你到底怎么做到的,和朕说说。”
张柬之道:“边夷之民,不可以中华之礼仪待之,鸿胪寺官员与他们客客气气讲道理,这是讲不通的。”
“他们反会觉得,大唐如此强大,却对他们这般客气,肯定有求于他们,只会贪得无厌,索要好处。”
李治目光闪动:“那你觉得应该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呢?”
张柬之道:“臣以为只需握好两样东西,便可让他们顺服。其一是我大唐锐士,只要他们不听话,就以武力教训,他们不识圣人之道,却识得我大唐铁骑。”
李治暗暗一笑。
张柬之应该算大唐庙堂内的鹰派了,主张对外族强硬。
李治道:“另一样东西又是什么?”
张柬之道:“若一味攻打,也会激起他们反抗,造成边境混乱,对我们也没好处。要让他们老实安分,还需商贸以辅!”
李治心中一动:“接着说。”
张柬之道:“六诏战乱不断,也是被生计所迫,他们是由叶榆泽(洱海)孕育出的族群,都想占据更肥美的土地,养活子民。”
“他们也想发展繁荣,故而采取战争的方式。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另一种繁荣的方式,他们自不会再打仗了。”
李治道:“根据岭南地区的奏报,六诏地势崎岖,瘴气弥漫,商人们不愿前往那里,发展贸易并不容易。”
张柬之道:“臣听说户部和工部一直在用火药开凿各地险路,可借火药之利,凿通南路,与六诏强化商贸,对岭南之民,也是桩好事。”
李治脑中一闪。
张柬之的话让他产生另一个想法。
这个时期,受限于造船技术,大唐只能与倭国、硫求、哇爪等国通海贸,难以达到西域。
若能在六诏之间,开通一条陆路,直通海港,如此一来,便能发展出一条通往西域的海上商路。
商路一起,岭南就能得到发展,也带动六诏发展,让他们不再争斗。
李治道:“打通六诏商路,你觉得需要多少年?”
张柬之道:“西汉时期,唐蒙奉汉武帝之命,只用数年,便打通去夜郎、滇、笮的道路,后因中原混乱,此路荒废。臣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