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陛下的功劳。田制改革,让百姓有田,不被兼并。税制改革,简化纳粮。徭役改革,让他们专心务农。”
李治道:“你说的这些,可能有些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这几年没有打仗,百姓们负担轻了。”
河北地区,自永徽六年,苏定方打了一仗后,如今已是永徽十四年。
接近八年的休养生息,已经让河北恢复了元气。
江南也从永徽四年陈硕真作乱后,得到十年恢复,故而产出增加。
与之相对,剑南道、陇右道的产出却并未增加,这是因为吐蕃之战的后遗症。
田制、税制改革确实有用,不过时间太短,不会那么快显露出来。
当然,只要坚持新政,用不了多久,产出便会不断增加。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妾身听说长安的米价,又下跌了。”
李治道:“是啊,只要丰产,米价自然下跌,如今已是每斗十五文钱了。”
武媚娘思索片刻,轻轻道:“陛下,古人云:米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若是米价再跌,未必是好事。”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依你之见,应该如何?”
武媚娘道:“妾身以为,应该将米价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方才于民于农皆有利。”
李治微微一笑,握住了她的手。
“其实户部官员已经向朕请奏了此事,朕已下旨,让户部关注米价,倘若降到十文以下,便收购粮食,存储仓库。若米价超过二十文,再开仓放粮。”
武媚娘道:“原来陛下早有安排,是妾身多言了。”
李治道:“皇后能考虑到这些,替朕查漏补缺,这很好。你还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武媚娘眨了眨眼:“那妾身就接着说了?”
李治笑道:“尽管说!”
武媚娘道:“妾身琢磨着,战事固然影响民生,但有时不打上一仗,国家便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李治明白她的意思,她是怕自己过于在乎民生,导致不敢打仗,造成国家外部环境恶劣。
到时候外敌频频来犯,何谈休养生息?
“皇后的意思朕明白,战争可以谨慎,却不能畏怯。你放心,朕心中有一把尺子。”
这时,王伏胜来到李治身边,道:“陛下,鸿胪寺戴至德、张柬之觐见,正在甘露殿等候。”
李治将杯中茶喝完,起身离开了立政殿,来到甘露殿,宣二人觐见。
不一会,两人来到殿内。
叙礼毕,李治道:“两位卿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