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功成不必在我(二更)
宋绶是知道张方平这阵子返回家中报喜,并不在宋城,自是脸上带着笑与他言语。
而晏殊瞧见宋煊过来,刚想转过头去,却听到:
“晏相公,许久未见了。”
晏殊的涵养自是做不出来置之不理,而是轻微颔首。
“俺还以为今天晏相公也会上台讲话呢,毕竟书院能有今日,晏相公是出了大力的。”
宋煊根本就没觉得晏殊心里不舒服。
因为当日他在家里说的那些事,是早就存在的事实。
朝中的那批有志之士也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大家都在装聋作哑罢了。
目前的大宋体系还谈不上重文抑武,多是崇文抑武,更加注重文治来抑制武力的过度扩张。
这帮士大夫们“嫉妒”并且疯狂打压武将,那还得是狄青死之前那段时间最为疯狂。
毕竟狄青从一个家世无背景的乡下恶少年,成长为大宋帝国军事最高掌权者。
短时间几次三番连连跨级升官,哪个不羡慕?
后期仁宗为了让狄青当枢密使,不惜搞走几个宰相,把宰相们跟自己都关起来,要求答应这事,不答应,皇帝就不放他们出门。
此事被有心人所利用,继续挑起党争,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对于狄青除了利用就是嫉妒。
他们都是从千军万马的士子里卷出来的,并没有像想象当中那样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可狄青呢,他一个武人,竟然能获得天子的赏识以及高官厚禄,那么多士卒与百姓的敬佩。
必须得治一治他。
不管狄青是否谨小慎微的性格,差点就给他扣上五代那种靠兵变上位的武夫了。
奈何这一套说辞,宋仁宗根本就不相信,反倒越发信任狄青。
以至于到了后期朝中大部分文官都弹劾狄青,谁不踩一脚就是不合群。
大宋某地发个水灾,下大雪,或者失火之类的灾难,那都是狄青当枢密使的原因。
还有大肆散播谣言,诸如他家的狗突然长了犄角,夜里发光之类的离奇理由。
群臣恨不得择狄青而噬了。
只要狄青不当枢密使了,那些异象才会通通消失,大宋才会重新趋于平稳。
大宋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仁宗是个实诚人,依照礼仪一旦天下出事,皇帝就要光着脚在外面向上天祈求之类的活动。
他后期身体状况本就差,再加上寒气入体,又在与臣子的此番争斗当中生病,更是没有人护着狄青了。
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