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在病床上扛不住压力,也想明白了只有让狄青暂且离开京城才能保全他的性命。
可惜半年后,狄青便因心力交瘁,疽发髭而卒。
自古以来会打仗的统帅,政治嗅觉灵敏之人没有几个。
并不是所有的将帅,都能够在朝廷中枢那个泥潭里厮混的。
狄青的心腹大将贾逵,就坚决不进入中枢,在外面过的稳稳的,几乎没有朝臣去攻击他。
晏殊见宋煊跟个没事人一样。
宋煊脸上还是挂着温和的笑,便明白了,自己当真是生了闷气!
可宋绶在这,他又不愿意低头,只是淡淡的回复:
“我只不过是做了些该做的事,没什么值得跟旁人夸耀的。”
“喔喔喔。”宋煊当即赞叹道:
“俺懂了,晏知府的觉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这个就叫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晏殊被宋煊这套小词一夸,克制的咳嗽了一声:
“说的什么跟什么啊。”
倒是宋绶对宋煊的话吸引过去了,不得不承认宋煊方才在台上所讲的话,还真不是旁人给他代笔能写出来的。
他的个人风格过于强烈,就算是模仿写,那也不是谁都有那个才华的。
宋绶在一瞧晏殊故作严肃的面容,哼笑一声。
他还端起来了。
不知道是谁不久前说了什么大话,如今全都扔到一旁去了。
宋煊也是笑笑,便没有再多说什么,谁不愿意听人说好话啊!
尤其是这种教化的功绩,对于一个北宋的官员可是极为亮眼的。
若是三年后他们这批学子能够考中进士,谁都得念晏殊的好。
晏殊随即主动开了口:“距离解试还不足三月,你可是要报名?”
“自然。”宋煊挥舞着折扇道:
“俺可不与王尧臣一样,非要考什么状元之类的,留在京师做官,考个进士就行,最好给俺外放到西北去。”
宋煊的思维跟大部分人都不同,许多人都不怎么愿意去西北那种艰苦之地。
而且朝廷也多是照顾新科进士,一般都往南方等地派一派,提拔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前往西北等地为官。
那边的情况过于复杂,很容易出事。
朝廷选人用人不怎么把新科进士调过去。
当然也有例外。
苏洵他二哥苏涣就直接被委派到宝鸡当主簿,这也是日后苏洵他爹,放心自家老三去陕西等地游学的缘故。
到底是家里有人当官,还是能照拂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