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至少在郑毅看来,抗日战争也好,整个的二战也好,大趋势是不可能有根本改变的。
说到底,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其实是工业生产力的碰撞,而美国一家就占了全球生产力的40%以上。
什么战术,战略,智慧,在这40%工业生产力的,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工业巨无霸面前,任何人都没有回天之力。
美国站谁,谁就赢。
同样的,中日之间,在正面战场上的巨大差距,仅凭郑毅的一己之力也根本就不可能扭转得了战局,正面战场上,怎么打,都是输。
没工业啊。
总不能全凭槟城输血吧,槟城也无非就是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城,人家日本是六千万啊,算上满洲国,朝鲜半岛,湾湾,人口近亿的初级工业国啊。
大势不可违。
于己来说,英国,法国,如果不是在欧洲损伤太重,付出了过于大的损失,以至于对南洋无暇关注,日本真的还能如此顺畅的吞并东南亚么?
要知道历史上,41年日本侵占东南亚的时候英国已经没有从本土大规模派兵的能力了,
至于法国和荷兰,等41年的时候都他妈没了。
整个太平洋战场基本都是美国的独角戏。
所以哪怕不去考虑大局,也不去考虑所谓的爱国情怀,提前引爆日本经济也依然是郑毅的战略目标。
石油钢铁橡胶的外部涨价,占据战前国民经济六成的纺织业提前崩溃,再加上最后一刀,南洋粮食涨价。
足以提前彻底爆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条路,要么投降撤兵,纠正军国主义错误,那气势自不必说,其实对日本也好,对中国也好,甚至对世界也好,都是一件好事,实为上上之策。
中国都被打成这德行了,没有英美参与,也不可能给日本提出太苛刻的战败条件。
要么,北上进攻苏俄,和德国盟友两线夹击,那整个二战的走向可能都会被改变,但反正至少郑毅是没事儿了,可以在未来几年专心种田,
他也可以放心的将自己的势力扩张至整个东南亚,研究怎么拉着美国挖日不落帝国的墙角就行了。
要么,就是和历史上一样南下东南亚,同时向英美荷法宣战。
但却是没有欧洲战场牵制的英美荷法。
想想都觉得刺激。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丰田利三郎,乃至所有槟城日侨的支持和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