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北的水准。
为了所谓的教育公平,让清北的学生和二本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上课,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家都不开心。
清北的学生会怀疑人生:我他妈为什么要跟这种人做同学啊。
港岛本地的二流学生也会不爽:我他妈为啥要跟这种人一块竞争啊。
强行将不匹配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学校里,所造成的结果一定是双方都不爽的,老师讲课讲得深了,快了,本地学生跟不上,讲得慢了,浅了,陆生又受不了。
多数时候都会迁就陆生的,当老师的只要不是太庸,一定会更喜欢好学生的。
带项目的时候也一定会带陆生,就算在政府强制的要求下带了本地生,至多也就是让你端个茶倒个水,打个下手,别说参与项目了,听都不一定能听得懂。
毕业之后用人单位更不必说了,一定会优先考虑陆生,陆生的薪资普遍也比同学校的港生至少高出两到三倍。
这还是同胞之间。
这要是换了日本人和华人之间,那怕不是要给社会发展埋大雷么?
因为能力而产生的差距是无法通过任何行政手段来拉平的,强行拉平,反而才会埋下社会不公的隐患。
当然,郑毅既然选择了现在这样的搞法,其实无异于也干了一场豪赌。
如果未来数年内,十年内,乃至二十年内,华人学生都没能后来者居上在两所南洋华人创建的大学中占据学生的多数,或者至少半数。
那么未来的南盟将很有可能会有被日本人鸠占鹊巢的风险,而且很大。
因为毫无疑问这两所大学里出来的学生一定就都是南盟社会的精英。
南盟本身还是个精英社会,不玩选票的,因为郑毅很清楚的知道玩选票他们一定玩不过马来人和印度人,那是个谁能生谁牛逼,逆工业化的游戏。
而郑毅赌的就是,至多十年之内,南盟这边在郑毅的资源倾斜,以及他把日本的优秀教师都挖过来的前提下。
他们华人的孩子,能够快速的追上与那些日本学生之间的巨大差距,甚至是后来者居上。
日本都那么烂了,又没有钱,那点根基也都让自己个刨南洋来了,这要是还能输。
反正他就是觉得,他们华人一定能赢。
堂堂正正的赢。
卡文,今天只有四千了。有人认为我对日本人太好了么?
但我对日本很差啊。
精英都被挖走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