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就都知道了。
日本战后的经济模式就那么几个节点:50年代开始复苏,勒紧裤腰带搞工业搞了十年,60年代出现国强民贫现象,池田开始使用下村治的下村经济学,开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过60年代和70年代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发达国家。
计划推行到田中时期时,田中打算将动静拆了,把企业迁出去,拉平东京大半等大城市和普通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彻底贯彻全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扩大内需,境外神秘势力坐不住了,和东京城内不想离开东京的财团勾结逼迫田中下野,转投新自由主义的大旗之下。
下村经济学结束,日本的实体经济高速增长结束。
80年代和90年代搞楼市和股市,开放金融等搞钱生钱,快速增长后泡沫崩碎,开启“失去的三十年。”
这里面最最重要的,即是60-80年代的,下村经济时期。
老实说郑毅有时候还真挺好奇,如果田中不是被神秘势力给搞得下台,下村经济学能够一直在日本搞下去,日本人不陪着美国搞什么新自由经济,不去搞楼市股市那种钱生钱的游戏,日本,这个国家到底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可惜,他是肯定看不着了。
很显然,虽然现在还没到60年代,但下村治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很成熟的框架,只需要往里面填东西就行了。
这个时空,日本肯定是没有所谓的国民收入倍增了,这事儿,就由自己的南盟替他们干吧。
“下村先生,我对您的经济学主张非常的认同,我希望可以正式聘请您,成为我们南盟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做我们南盟的首席经济学专家。”
“拜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