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集权,南盟秘书团和顾问团成立
豪华的私人飞机缓缓降落在了槟城的国际机场。时隔半年,郑毅终于回到了忠诚于他的南盟。
也是好久都没回槟城了,即便是他去日本之前,大部分的时候他也是待在新加坡的。
郑毅并没有切换政治中心的想法,不过目前来看,南盟这边因为政治上过于草台班子了的缘故,其实是有一点,郑毅本人在哪,哪就是南盟的统治中心的意思的。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本人的个人威望过于的高,他本人的权重过大。
这次之所以没有直飞新加坡,就是有着几分,特意强调槟城在南盟中的中心位置的这件事的。
新加坡虽好,却毕竟不是起家之地,不但有英国人的残留势力,现在那远东海军还在那驻扎呢,同时那地理位置过于重要,军事属性过重,另外他这一次迁移的日本人大多也在新加坡。
那地方以后的华人成分肯定没有槟城纯。
然而另一方面,权力跟着他本人走,换句话说不就是说明整个南盟,除了他本人之外其他人都没什么权力么?
却也未尝不是因为地方权力过大而中央权力过小啊。
这说明在南盟,权力太过于分散了,之所以能维系成一个整体,主要靠的全是他郑毅的个人威望。
而且目前为止槟城的经济占比还是过大,等以后其他城市都发展起来了,甚至是彼此的利益相冲突了,如果郑毅在其中拿捏不到太关键的位置,就连他,恐怕也不能维系南盟的整体性。
严格来说,南盟内部大家都是各玩各的,行会,私会党的权力太大,每个城市又有每个城市各自的一套班子,彼此之间不能说是毫无关系吧,但也确实是互不隶属。
郑毅的那点权柄也是全凭威望,他不管事儿,底下的人也是一样转。
说到底他的这一套政治模式是完全从英国殖民地模式上发展而来的,英殖时期,整个华人社会已经完全习惯自己管自己了。
华人的生、老、病、死,从来也没有所谓的政府会管他们,全指着各自的乡党会,至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则全靠私会党,人与人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同乡之间便由各自的会里断明是非,若是不同乡的,则大家靠拳头来说大小。
压根就不是个法治社会。
南盟的整套政治逻辑都是这么建立起来的,郑毅本人在组建南盟之前,实际上也是这套逻辑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在他刚刚接手槟城做包税人的时候,这套不需要构建任何行政班子就能让社会自行运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