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甚至是让英国人想插手也都无处可插。
然而这在以前只管槟城一地的时候倒是还好,现在却已经有些不适用了。
当然,南盟还是有特殊性的,它是非国家行为体,也正是因为其相对松散的特性,才能在战后发展的这么快,连印度都有意让加尔各答加入。
鱼与熊掌是不能兼得的,管得多,发展自然就会变慢,管得少,发展自然就会快。
然而现在郑毅还真有点不想发展得太快了。
吉田找到他说想挑个日本城市来加入南盟他居然都没有马上答应而是产生了犹豫。
最近这段时间他人在日本,离开了南盟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庶务,很多事反而想明白了许多,尤其是最近几天,他几乎每天都要和下村治聊三四个小时以上。
他也愈发的感觉得到,日本的1940体制是有其优越性的。
如果不是熬不住经济危机发动了战争,亦或者说如果不是裕仁选择了用狂热激进的纳粹思想来稳固自己统治的话,凭日本的体制优势和儒家文明的文明优势。
再给他三四十年的时间,反而能更快的成为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霸都不是没可能。
日本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
集权!
以及政策连续性。
别看日本在战后的首相跟走马灯一样的换个不停,但他的经济政策却始终都是连续的,首相在日本到底是什么样的职权另说,日本内阁内部一直都是有着极强的默契的。
至少在经济政策方面,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政府换届而出现急转弯的情况。
和韩国完全相反。
这就是战后日本能够腾飞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今的南盟早已经不是以前的草台班子了,还依靠以前的那套运作模式去运行,早晚会维持不下去的,全指着郑毅一人,他也实在是太累了。
因此在日本的时候郑毅就已经下定决心:回到槟城之后,进行集权。
但不独裁。
集权和独裁并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他也没独裁的条件,自古以来,包括从各个现代国家中获得的经验来看,现代国家要想实现独裁必须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下边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内斗。
下边的派系越多,内斗越多,独裁者反而就越稳定,甚至是当下边派系太多的时候执政者就不得不独裁,搞共和的话国家一定会因此不稳,搞民选的话这国家就一定完蛋了。
典型就是中东地区。
谁皿煮谁死,共和的也没有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