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放得下的。
商业模式,都是在后世被证明过切实可行的,郑毅认为只要应行久这个人本身靠谱,这套商业模式就必然可以成功,这种连锁快餐目前没有对手,完全就是跑马圈地。
而且有摩根士丹利出手作为大股东进行投资,餐饮本身会遇到的麻烦也能小很多。
美国当然不是没有大资本,但目前为止,这些大资本还没有目光和余力放在服务业上,40年代的世界,本质上还是个资源为王,生产力为王的时代,郑毅这一步等同于走到时代前面去了。
当然,事实上纯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郑毅本身也是看不上这个餐饮生意的,他都多长时间没亲自管过具体生意了,即使只是出一个简单的策划案,但这些早就不是郑毅的工作了。
4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都是遍地黄金,郑毅要投资也有的是更好,也更省心的重资产目标可以投。
可这不也是因为答应了杜威要给纽约创造就业么。
这个年代也没有这种大资本进入餐饮行业的这种连锁模式,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同样也是降维打击,郑毅本人当然也能拿得起这个钱。
即使不考虑南盟的公共钱财,哪怕是他自己的私人小金库,千八百万美金对他现在来说其实也算不得是什么大钱了,不过他之所以要做这个项目,其实就是为了让摩根士丹利参与进来,有意让摩根士丹利赚钱。
摩根士丹利某种程度上现在也可以说是他的了么。
他需要战绩,让摩根士丹利的股东们,客户们,都来看看他郑毅的手段。
这年头,投行都是投已经成熟的行业,已经上市的企业,风投还是很新的概念,人们也没人见过,这么用资本跑马圈地的玩法,而这,就是郑毅入主摩根士丹利之后要为摩根士丹利带来的东西。
这事儿如果成了,则完全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资逻辑,对于郑毅提升他自己本人在摩根内部的威望有着极大的帮助。
毕竟他也知道,资本们对他的殷切期望,是希望他能带领大家去投资新技术和新油田,但郑毅偏偏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创一条完全没有任何技术,纯从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的路来走。
走成了,摩根的人自然就会对他更加的信赖,而且客观上做风投,如果仅从资金回报率上来看的话,确实是远比投资现成的上市公司收益要大得多。
当然,郑毅也想过这事儿做不成,应行久不靠谱的情况。不成就不成呗,这事儿对他来说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意外遇到了应行久,就真的是拿这个事儿来考验考验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