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下水。”
“农用车辆和工程车辆,共生产了十万四千多辆,私人轿车也有三万多辆,未来三年之内再翻一倍至少没有问题。”
“汽车,造船,家电,这是目前新加坡最重要的三大核心支柱产业,其余如制药,玩具,精密零件,机械手表等其他小型工业,生产产量对比两年前,也都有着至少三倍以上的增长。”
“码头吞吐量在三年里翻了十倍以上,房地产,建筑业就不说了,建筑队几乎是每三个月就要扩大一倍以上的规模和数量,商业方面,也称得上是欣欣向荣,我们的盈利,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都十分可观。”
这样的发展速度,甚至是还要超过槟城许多的,槟城那边在郑毅看来金融化的实在是太明显了,反而没有新加坡发展制造业走的那么脚踏实地。
“就业情况怎么样,新加坡这边……解决了多少就业?能保证基本最低工资么?”
陈六使:“就业啊……去年一整年,新增就业岗位,登记在册的有四十一万多,但……我们估计,没有登记,也无法保障最低薪资的工作,至少也有二十万个以上。”
“这两年里,新加坡虽然得到了很不错的发展,但老实说,新增的就业岗位,远远没有新增的流民人口来得多,最关键的是,新加坡既然是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所增加的就业人口,怎么说,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基本劳动素质,而那些新涌入新加坡的难民,并不匹配我们的工作需求。”
郑毅想了想,皱眉道:“总有不那么需要纪律性的工作,或是需要吃苦一些的工作的吧。”
陈六使闻言则不客气地道:“绝大多数所需要的工作,都可以用日本人来做,就算不用日本人,也可以用马来人,泰族人,甚至是印度人,老实说,印度人有时候还蛮好用的。”
郑毅:“说来说去,就是不愿意用咱们中国人喽?”
好一会儿,陈六使才一咬牙,对郑毅道:“郑先生,我强烈建议,新加坡应该和槟城一样,进一步的卡死外来人口的进入,南洋华人是一个群体不假,但是,老南洋华人,和新南洋华人,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做一个区分的。”
“想在新加坡工作,即使是华人,也必须要拿到工作签证,而且这个工作签证不可以拿得太容易,必须增加难度,设置门槛,否则,新加坡的发展必将陷入停滞,甚至是造成越来越重要的治安事故。”
“郑先生,您曾经跟我们说过,要对那些日本的非右翼普通民众,要一视同仁,但是现在,过量涌入的南洋华人,已经严重地侵害了这些日本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