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了!”
说完,就见郑毅的眼神已经像刀子一样,颇为不善地瞪着他了。
陈六使本能地,有些心虚地低下了头,但又很快地重新将头抬起,一脸理直气壮地看着郑毅。
好一会儿,却反而是郑毅叹息了一声低下了头,道:“我当然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让日本人在南洋,驱逐华人,好做,可不好说,更不好听啊。”
陈六使则是坚持道:“但是老南洋华人和新南洋华人确实是不能,也不应该混为一谈,如今南洋发展得确实是好了,这首要是要归功于郑先生您的领导之功,南洋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对此都没有异议。”
“但是其次,这也是咱们这些老南洋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闯出来的,那些新来的什么也没有付出,却要享受由我们创造出来的公共资源,最关键的是,他们非但没什么正向作用,反而有的,全是破坏的作用。”
陈六使所言,当然也并非是无的放矢,因为客观来说,新加坡确实是有着其特殊性的。
目前新加坡的王牌企业,是丰田,尼桑,三井,三菱,松下,等等等等一大堆的日本品牌,四年前郑毅去日本将这些日本全社会最精华的部分统统挖了过来,了大价钱移殖到了新加坡来栽种,如今,也终于到了他们开结果的时候了。
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新加坡的日本人比例太高了。
虽然上层职位,大多都还是被南洋华人,准确的说是老南洋华人所把持着,但是中层职位,乃至工厂里核心的基层岗位,大多都是由日本人所把持着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硬素质上就是比华人高,而且是高出很大一截,这也真的是客观事实,而当初郑毅看上的,客观来说在这个时代来说都是有点高端制造的意思的。
新加坡最核心最优先发展的是汽车,家电,造船。
这东西在四五十年代,已经很高端了,都涉及精密制造加工,也确实是因此,对员工确实是有要求。
当然了,也不是一个工厂里真的就所有的活儿都需要高端技术,最起码像是打扫卫生,搬运工,这种事没技术总是能做的么。
可问题是人家日本人也有自己的工会啊。
人家也是有自己的圈子的。
总而言之,几乎所有的工厂,所有的高层中层,只要是有客观的扩张需求,用工需求,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向你证明,这岗位必须用日本人。
客观上来说郑毅对此甚至也都会很理解,毕竟,在工厂大多都是日本人的情况下,人家内部就直接说日语了,这要是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