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太平洋大三角贸易
“……从16世纪到19世纪,北大西洋进行的黑三角贸易,在后世早已为人所熟知,也更是臭名昭著。但我们很少有人知道,在东亚地区,也有一个三角贸易。”
“即,暹罗-大明-日本之间的三角贸易。不过,西方所进行的三角贸易经营的商品是以黑奴为主,而东方的贸易商品却比较丰富而多样。”
“一般是将大明的生丝、丝织品、药材、瓷器等商品运往日本,换取白银和铜,然后返回大明;还有一部分商人则携带东方商品一路南下,前往暹罗,从该地换得大量白银、黄金,以及鹿皮、苏木、牛皮、象牙、犀角、槟榔子、锡、铅和青龙木、檀木,返回大明本土或者直接驶往日本。”
“在这个三角贸易中,参与者甚众,有大明商人,有葡萄牙商人,有马来商人,有暹罗商人,也有获得朱印权的日本商人。在整个过程中,贸易品种极其繁复,规模也非常庞大,粗略估算的话,每年总的交易额可能会超过四百万两白银。”
“故而,留守广州的孟胜新建议我们在从事跨太平洋贸易的时候,不妨也置身于东亚三角贸易网络之中,从而将我们的贸易利润实现最大化。”
“……”
1629年12月1日,在穿越众全体大会上,魏应滨就来年的贸易和移民规划做出了系统阐述,并着重提出了在东亚三角贸易的基础上构建启明岛-西属美洲-暹罗和大明的太平洋大三角贸易设想。
“我们从启明岛出发,携带大量本地所产的珍贵皮毛和大明商品,一路南下至西属美洲地区,通过西班牙走私商人,将东方商品换得白银、铜料等贵金属。然后,横渡太平洋,越过菲律宾群岛,直抵暹罗,费部分金银,在当地购买苏木、檀木、象牙、犀角等特产,也可以再至柬埔寨、占城、广南采购稻米,装满货舱,进抵广州。”
“如此一来的话,我们的商船将不再像此前那般几乎处于空载状态,所获取的贸易收益亦将倍之以往。而我们在获取了大量贸易盈余后,便能雇佣更多的葡萄牙船只,帮我们运送极为稀缺的人口资源。”
“当然,因为要装运大量的移民,使得我们无法参与大明-日本这一段的贸易过程,算是缺失了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以至于少了些许利润。”
“以日本越来越严格的对外贸易限制政策,我们即使能腾出些许舱位,装载大量东方商品,估计也无法前往长崎进行贸易吧?”陈瑞开口说道。
“日本目前的贸易限制政策主要是针对欧洲国家,也就是禁绝西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