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观其成色(含银量、含金量),然后……进行称重。
说白了,就是将所有外来的金银币也当称量货币使用,其地位和银元宝、银锭相同!
在日常使用时,若购买的商品价值低于一枚银币,那么便拿出银剪刀直接剪两半或几瓣,然后称重付钱,和散碎银两一样的效果。
要是怀疑金银币掺杂太多贱金属进去,不好意思,要么直接拒收,要么给你直接熔了,让行家验一验具体的成色,再谈支付几何。
这种称重“验钞”的方式是对的,因为当时欧洲各国普遍流行着一种骚操作——剪币,又叫偷银、偷金。
因为,此时的欧洲货币大都是金属冲压而成的打制币,其具有图案清晰,成本低廉的好处。
但这也使得很多货币的边缘不平整,投机的商人或居民就会用剪下货币边缘不平整的部位,然后将剪下来的贵金属碎屑收集起来。这样积少成多,不法牟利,造成了许多货币的金银含量和币值不相等。
比如,启明岛先后几次从走私合作伙伴佩德罗那里收来了数万枚比索银币,一枚枚皆如狗啃一般,有些银币不仅不规整圆润,而且货币边缘还明显少一圈,或者变薄了一层,唯有中间的图案尚能粗略可看。
这种货币,明眼人一看,就是不足量的,若是拿出一杆称来称量一下,必然缺了不少克度。
移民船前往大明采买物资的时候,那些广州的商人在收到穿越众的比索银币时,也是反复检验,然后拿出一杆称,对所支付的银币进行称量。
整个交易过程,对银币的点检细致程度,丝毫不亚于后世毒饭之间的“面粉”交易。
不过,启明岛为了赢得高度的铸币信誉,所铸造出的金币和银币并没有缺斤少两,掺杂的贱金属也不是很多。
金币和银币的重量均为30克,约为八钱一分,成色为89%至90%,其中含银接近27克,含铅约3克左右。
而大明的银两标准,每一库平银子约等于37.31克,成色为93%的纯银,称之为足银。
那么每一枚启明岛银元则可折算为白银约0.8两,即一两白银等于1.24-1.25个银元。
为了防止剪币的行为发生,穿越众直接将金币和银币的铸造形状加了一圈锯齿状。
如此一来,但凡有剪切或者摩擦的痕迹,便能一眼识破,从而拒绝接收这种不足额的货币。
当然,按照交易价值来算的话,不论是金币,还是银币,都属于大额货币,以启明岛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绝大多数的居民在未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