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人心(续)
3月13日,青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亦称青龙节。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另外,这一天,也为土地诞辰,民间习俗拜土地公,祈求一年农业丰收和地方平安。
节日时,华夏神州也普遍将许多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做吃“龙耳”。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
吃面条,叫做吃“龙须”。
吃米饭,叫吃“龙子”。
从科学角度看,二月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人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很多地方将“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青龙节,便谓之曰“春耕节”。
在新宁堡(今维多利亚市以东的橡树湾小镇)东北数里远的一处荒地上,五十多名移民在吃了午饭后,围坐在刚刚起垄的田埂上,饶有兴致地听着一名年轻人激情地宣讲。
“……1632年,呃,也就是去年,崇祯五年。六月初六日,黄河于孟津决口。大水积涌,淹没两岸十余府县,军民商户死伤数万人。然而,河南地方官府未进行有效赈灾,导致无数百姓转徙,到处乞食,以至于无路可走,最后聚而造反,荼蘼中州。”
“……去岁,流民暴乱数败官军于陕北地区,几乎整个陕西靡烂,进而还波及山西、甘肃等西北地区,引发各地灾民纷纷响应,攻破地方府县城镇,掠民为贼,由此造成更多的无家可归流民。”
“……两年前在山东、登莱爆发的辽民之乱,究其原因,不过是往援辽东的军卒不堪饥饿,偷食了地方乡绅大户的一只鸡,继而被逼坐反,霍乱整个山东。你们说说,这个由头是多么的荒唐和可笑!”
“如今,华夏神州,大明境内,天灾不断,暴乱不止,数百上千万的百姓流离失所,无以饱食,终日惶惶,在冬日里冻死饿死也是无以计数。”
“这大明天下,早已是民不聊生,百姓根本没有一丝活路可寻。从北直隶,到两广,从川蜀,到江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嗯,就是说,这大明虽然天灾人祸不断,但那些有钱的官老爷依旧在吃香喝辣,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任其自生自灭。”
“……诸位且好生想想,再对比今夕,便能体会在我们新华过的好日子,是何等难得,你们能来到此地,又是何等幸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