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体系中,每块田地以豆类、小麦、食根类和大麦为种植顺序,往复循环。
众所周知,种植豆类能够为循环的其他几个阶段积累土壤的肥力,一季结束后,即使不收获作物的任何一部分用于食用,但整棵作物都可以喂给牲畜或者直截了当作为绿肥犁入地中。
在种植豆类后的下一季,利用土壤积蓄的肥力种植一茬小麦,便可相应提高粮食的产量。
再下一年,种植一些食根类蔬菜,比如萝卜、芜菁、土豆或者饲用草料。
通过这些饲料作物喂养牲畜,会更快地养肥它们,继而产生更多可以撒回农田用于保持其肥力的粪便。
当然,其中栽种的土豆也是一种间接的粮食作物,可以补充谷物的不足。
循环的第四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是种植同样可以人畜同食的大麦(也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
大麦步骤之后,循环回到豆类的种植,为需要大量氮的谷类作物恢复土壤肥力。
理想状态下,实施四圃轮作制的农田,30亩土地就足以养活多达十人的群体。
同时,田地的产出增加,也能相应的提高农人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要是这四圃轮作制真的像农官说得那般好,咱们不妨照着做一下。”陈旺泉坐在田埂上寻思了半响,也不得其法,索性不再多想,站起身来,“再怎么着,咱新华的官人也不会坑了咱们,你说是吧?”
“嗯,这话说得不差。”田德昌也跟着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咱新华的官人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到最后总不会再饿着肚子。……干活吧!”
吃完饭,稍作休息的农人们纷纷又坐了起来,重新投入到忙碌的春耕中。
田野上,锄头与泥土碰撞的声音、牛的喘息声、人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
尽管生活依旧还很艰辛,但农人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他们知道,只要辛勤劳作,这片土地就会回报他们以丰收的喜悦。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