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而上,一直抵达河岸边。
这个村屯边上,正在动用600多名土著苦力修建码头,到处一片繁忙景象。
这些天来,最后的一千多华人移民也陆续分散到各村,形成了六七个村屯,最少的人数都在120以上。
加上划分出去的土著妇女,各自全都忙碌开来了,开始扎下根来,经营划分给自己的土地,规划未来蓝图。
来自达沃的运输船抵达河边村,运来了开垦所需的几十匹大骡子和驴,一些粮食,蔬菜,瓜果种子,农具铁器,犁钯和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白之类的东西,这都是生活必需品。
华人移民由于人数较少,现在能够耕作的土地有限,大多在原本土著人较为成熟的农地上耕作,撂荒了大片土地。
郑国辉并不觉得可惜,他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意给土著人耕种。
暂时欠缺的粮食,可以从达沃城调用。
这些勤劳华人移民种地的本领,是土著拍马也赶不及的,2万多华人移民抵达后立刻开始耕种,一些绿色蔬菜已经涨到了一巴掌多长。
再过半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割了。
稻谷,大豆,麦苗这些农作物长势良好,很快就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收成,粮食绝对不会缺的。
借鉴三宝颜对待苦役犯节省粮食的宝贵经验,这次北上的运输船中,有一艘船运载了满满一船海带和海藻,将船舷都压的靠水。
这一船,足有200多吨。
安排苦力将这些货物卸下之后,晒干了磨碎,混在粮食里面做成窝窝头,既营养又压饿,味道就不提了。
苦役犯有的吃就不错了,没那么多讲究。
郑国辉看这个办法好,心中也是高兴。
下面的官员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积极解决粮食问题,这就是非常好的现象,值得鼓励啊!
海带,海藻这玩意儿组织人去捞,两三天就能装一船,隔段时间给送过来,塔古姆镇也好,哈姆达山谷也好,达沃城也好,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七八万苦役犯。
仅海带窝窝头一项,每个月就要节省多少粮食?
这绝对是迄今为止他听到的最好建议,为南洋殖民节省了大量的银子,必须要重赏。
离开的时候
郑国辉是乘坐货船离开,随行仅带走了400名士卒,一匹马,一匹骡子都没有带走,还给哈姆达山谷留下了充足的守卫力量。
两艘货船顺流而下,船里装载了几百吨四四方方的青石,这是采石场这几天的产出,达沃城急需这样大量的建筑材料。
石粉,小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