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得五层起。
政府如今正在修建三环路,通过大桥与跨越巴石河的3号,4号隧道,形成车辆通行的快速通道,最大限度的疏通交通。
这时候,就能彰显出当初修建海湾大道和荣耀大道的超前眼光。
这两条大道都按照最高标准修建,海湾大道宽72米,荣耀大道宽度128米,都有宽度惊人的公路中心分隔绿化带,建成联绵60公里长的城市中心园。
这两条并行的大道连接东西,加上数十条南北向的宽阔道路和城市环线,共同构成了马尼拉畅通的交通大动脉。
加上四通八达的有轨电车线,不断的向市郊和卫星城延伸,为马尼拉居民出行提供便捷选择。
正因为此
这座人口超过三百万的南方大都市,才会很少见到拥堵现象。
早在三年前,马尼拉城市内的汽车保有量就超过一万辆,到1897年底,这一数字快速的攀升到16322辆,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飞速增加的汽车保有量,令马尼拉这座大都市交通面临着更加严峻考验。
数以十万计的马车,畜力车和人力板车,加上电车,汽车形成的混合交通,纵然有着宽阔的道路,环岛,高架桥等较为先进的交通设施,也很有些不堪重负。
在1897年底
马尼拉市政府率先推出了畜力车限时进入城区的禁令,早九点后,至晚五点前,所有的货运畜力车不允许进入城区,违者予以重罚。
这种新政策推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货运汽车的热销,各家厂商的货运汽车简直卖爆了。
仅1898年的前三个月
马尼拉就增加了3644辆货运汽车登记入籍,发放了正规号牌,承担起了原本十几万辆畜力车担负的白天货运任务。
十几家有轨电车公司也不遑多让,推出了有轨电车货运业务,从凌晨4点~7点,晚间7点~12点,有轨电车在乘客稀少的时间段,承揽向市内运输物资的任务。
这项市政禁令,确实让十几万辆畜力车丢掉了一大块利润丰厚的运输活计,但也造就了新的就业岗位。
比如货车司机,加班轮换的有轨电车司机,以及一些仓库货行和脚力。
更何况,马尼拉市政府也不是一棍子打死。
在上午9点之前,傍晚5点之后,畜力车还是可以进入市区,运输和卸载货物,无非起早摸黑而已。
从马尼拉周边各乡镇将货物运来,依然需要运输量大的重载畜力车。
至少在五六年内,货运汽车还不能完全替代重载畜力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