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此项新政后,马尼拉城市内的卫生状况和噪音环境大为改善,交通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
这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引来八打雁,甲米地,宿雾,达沃,三宝颜,斯里巴加湾,坤甸等国内大城市的争相仿效,出台禁止畜力车入城的地方政策。
反过来,又促进了货运汽车的销售。
1897年的汽车,在经历了几代的改进后,造型基本上与后世的汽车无异。
卡车基本上都装上了车厢,前挡风玻璃和手动雨刮片,这是司机们的福音,不用再承受日晒雨淋之苦。
一辆卡车的运载量约2~3吨,这与重载的四轮骡马大车差不多。
但卡车不需要休息,也不产生粪便,拉的多跑得快,在同等的时间内,运输效率相当于两辆重载马车。
再加上使用廉价的汽油或柴油,成本比饲养骡马低一半都不止,省时又省力。
诸班优势迭加,让更多保守的华人商人食髓知味儿,愿意尝试这种新玩意儿,促成了卡车销售市场愈发的火爆。
据说卡车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中旬,国内各大汽车厂都在纷纷招人,力图扩大生产,趁此热潮肥上一波。
当今世界上
人口增长迅猛能够与马尼拉相媲美的城市,只有美国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
早在1837年3月4日,芝加哥市成立时,当时人口不足4200人,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
随着五大湖地区工业爆发式的增长,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口,芝加哥在1882年末,城市总人口达到了127万规模,位列世界第5位。
仅略逊于马尼拉,芝加哥是美利坚中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和农产品集散地,有着便利的水上和陆路交通,也是五大湖中心城市。
到了1897年末,芝加哥人口增至170余万规模,增长势头已然减缓下来,被马尼拉甩开了很大一段距离。
究其原因
作为一个单纯的重工业城市和农产品集散地,芝加哥汇集的资源远不能够与马尼拉相比较,落后在情理之中。
马尼拉作为大楚王国的首都,汇集了这个新兴工业强国最好的金融、工商业和教育资源,自然一路高歌猛进,至今看不到力竭的势头。
美国是人口超过8000万的北美大国,能够培育出纽约这样世界第二大都市,城市人口高达340万,主要源于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
作为人口亿兆的移民大国,楚国同样如此。
马尼拉走过的发展历程与纽约极为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