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昭大松了一口气,他接着问道:“那请问袁巡抚,这封公文是从秦将军的军中发来的吗?”
在来辽阳的途中陆文昭就已经听说了,陈策和戚金指挥的浙直南兵虽然也在熊廷弼亲自率领的援军之中,却一直龟缩在浑河南岸的阵地上保卫水道,从始至终都没有直接参与战斗。所以不可能存在给下面人报功的情况,最多也就是作为整体报一个支援沈阳的功劳,讨个彩头而已。
与此相反,由石砫土司秦良玉和酉阳土司冉见龙指挥的西南土司兵却在最近两个多月主力的拉扯中,持续不断地派出小股部队向着沦陷区,乃至努尔哈赤控制下的腹地发起突袭,而且斩获颇多。
袁应泰摇头说道:“那道报功的公文不是从秦将军那边发过来的。而是从威宁营侯镇帅那边发过来的。”
“威宁营侯镇帅?”陆文昭仔细思索了一下想起“侯镇帅”对应的人名,“是侯将军世禄吗?”
“是他。”袁应泰记性很好,他甚至想起了报功的细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侯镇帅那边给‘丁白缨’报的是破寨斩将。他们提供的信物很齐,贼将首级,贼将衣甲,贼寨旗帜,乃至于从奴贼营中收回的,此前被奴贼缴去的火铳。此外,他们还救了两个活着的汉人回来。人证物证齐备,巡抚衙门这边已经核验通过了,只等送去广宁,再过了巡按衙门的勘验,这个战功就可以上报到兵部了。”
因为皇帝让杨涟把广宁道抚夷练兵佥事的差事给兼了,所以辽东巡按衙门也就相应地随着杨涟转去了广宁或者说义州。如此一来,一切需要辽东巡按签了字才能继续往下走的流程,都要往义州送。
而且按理说,威宁营也在分守辽海东宁道的辖区之内,侯世禄报上来的战功还要过经略熊廷弼和监军道高邦佐的眼,才能向上报去兵部。但从很早以前开始,熊廷弼就不再过问验功的事情了。
在这件事上,熊廷弼非常信任袁应泰。而这是因为袁应泰本人非常讨厌滥杀,更不希望熊廷弼的“绝户计”,波及那些被掳走并强行剃发的汉人身上,但凡下面送上来的人头有一丁点儿汉人的迹象,在袁应泰这里就通不过,所以只要巡抚衙门这边看过了,熊廷弼也就草草署名签个字,走个固定的流程。省心又省力。
而道臣那边的勘验流程,本来应该是第一道勘验流程,但因为高邦佐被派去了镇江,所以这道流程就被省略掉了。送往京师的报公文书上,那原本应该签下高邦佐姓名的地方,则换成了一条道臣不能勘验首级的情况说明。
尽管在首功勘验上,道臣的签名不比按臣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