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物华天宝,多的是可以拿出去卖成银子的好东西,有了钱,国家也不用处处捉襟见肘,更不用再给老百姓加负担。”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开始旗帜鲜明支持开海一事,仿佛说只要开了海禁,那么大明朝国内的所有问题和矛盾都将迎刃而解一般。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陆远才张嘴。
“几位阁老、诸位同工,陆某有句话要说。”
堂内瞬间安静。
“陆部堂有话直言。”严嵩颔首:“陆部堂久在江南主持大局,又是皇上钦命的协调总督衙门剿倭事宜的主官,开海的事老夫等人都不比陆部堂最精通。”
陆远轻笑点头算是致谢,随后言道。
“适才开始讨论之前,严阁老和张阁老都说了,今天要议的事不单单只是开海与否,还有开海后面临的问题,既然如此,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先未雨绸缪聊一聊如果开海咱们要遇到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咱们又能不能解决、该怎么解决,如果说没有解决的办法就去开海,等到将来问题出现了,那么到底是应该谁去处理?难道说还是咱们这些人坐在一起临时抱佛脚?”
“陆部堂说的在理。”
“还是陆部堂考虑的周到。”
几名江南籍的官员开口支持起来。
张治也点头:“陆部堂说的确有理,咱们是有些着急了。”
“那就请陆部堂先说说自己的看法。”严嵩端起茶来,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陆远也不谦虚,直接侃侃而谈。
“适才各位都说开海就是开海贸,再说直白点就是为了替朝廷赚银子补亏空,诚然,开了海贸,银子是一定能赚到的,没理由说汪直能靠着汪洋大海赚的富可敌国,咱们大明朝反而不如一个海盗头子。
但是这银子到底是该怎么赚,在海禁之前,甚至追溯到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到底这通海是替朝廷赚到了钱还是没有赚到钱,陆某年轻看的书少,怎么反而听说郑和下西洋有劳民伤财的说法呢。”
张文宪沉吟道:“陆部堂的说法想来是引用了当年东山先生(刘大夏)在担任兵部车马司郎中时说的那句话‘昔太宗年屡下西洋,靡费无计,死伤军民累万,姑且得宝,与国何用哉,此政有弊,臣子者当劝谏,旧案倘在,宜从烧之。’
不过陆部堂,东山先生的观点即使是在孝宗朝时期也并没有太多人支持,如果说当年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并无回报,朝廷缘何要一次接一次,朝廷又哪里来的财力支持成祖数次北伐兼修永乐大典。”
陆远笑了笑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