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环境聚变,薪酬翻倍计划
“岭南半导体要自己去搞光刻机?”
“你确定这个消息没有问题?”
张中某是半导体行业的老人了。
他太清楚全球光刻机行业的情况。
华夏在这方面是完全没有任何存在感。
要不然这几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工厂从美利坚等地引进二手的芯片生产设备。
关键是这些设备都是人家六七十年代投资建设的,落后世界先进水平都不是一个等级。
按照张中某的理解,全球范围内的光刻机产品,格局已经基本上固定下来。
东瀛的尼康和佳能独领风骚,欧洲的阿斯麦异军突起,美利坚的芯片设备巨头,开始沦为阿斯麦等厂家的二级供应商。
这一块的市场,什么时候轮到华夏的厂家说话了?
“我专门确认过了,这个消息应该是属实的。”
“只是对方具体的研发方案,我们还没有打听到。”
“但是大陆那边的光刻机水平,之前我们是有大概了解过的。”
“它们之前也能生产光刻机,但是技术就相当于国际上六十年代的第一代光刻机的水平,只能用来生产一些低端的芯片。”
“并且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都不算很好。”
曾凡尘现在是高度重视岭南半导体这个竞争对手,对于但凡是跟它们相关的信息,他都专门去调查确认了一番。
越是了解的多,他反而越是迷茫。
在这种情况下,岭南半导体应该找一家国际光刻机巨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啊。
就像是台积电,现在就在谋取跟阿斯麦的股份合作,希望能够成为阿斯麦的股东。
到时候不说从阿斯麦那边挣到什么钱,至少可以确保光刻机的供应。
要知道,芯片行业的技术迭代是非常快的。
同样的光刻机,如果别人可以比你更早到货,那么很可能在技术迭代中就占据了优势地位。
极端情况,很可能竞争对手都已经开发出新一代芯片技术出来了,结果你连这一代芯片使用的光刻机都没有到货。
欧美那边的设备厂家,可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给你加班加点的对应生产。
说是两年后交货,能够不继续拖延就不错了。
指望人家提前,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就这种技术底蕴,它们还敢自己去搞光刻机?”
“这是不怕把光刻机厂家给得罪吗?”
张中某感觉自己有点看不懂岭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