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号从何而来,但其内涵也并不出穆祺的意外;毕竟在原版的历史上, 大安就已经被人尊奉为“银泵”, 像水泵一样抽走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永无休止且永无疲倦的制造业怪物……真正让他惊异的, 是所谓“五十万匹”。
区区上虞一地, 一年就能织出五十万匹布……穆祺向后一倒,捂住了眼睛。
……这种级别的速度和质量, 必定意味着一次全范围、高烈度的产业升级和产业扩张。而一次产业升级所需要的开销……
世子两眼无神,呆滞无神,终于悠悠叹气:
“真要当裤子了……”
·
总的来说, 海刚峰的信确实给穆国公府的日程制造了巨大的变动。技术图纸和工匠都是现成的,但搭建纺织作坊的第一桶金却是千难万难。购入土地打造机器分发工钱,哪一项都是耗费惊人的现金黑洞, 绝不是一点小打小闹的挪借可以满足的。世子说要“当裤子”, 但实际上,就是把国公府上下的裤子都当个干净,也别想填上如上的任何一个大坑。
事情逼到了眼前, 世子也没有别的办法, 除了咬牙切齿的搜刮干净府库的剩余之外,就只有设法给勋贵子弟中玩得熟的几位朋友送消息, 托他们借钱周转周转。
自穿越以来数年之间,穆祺虽然在研发上投入了金山银山无可计算的资金, 到底也不是坐吃山空的败家子;虽然研发出的大半都是火箭发射和炸药制备这种干烧钱的屠龙术,但也改良了造纸术与印刷术之类可以大量推广的民用技术,还开了不少承印书籍的作坊。而这些作坊的本金,就有不少是勋贵子弟中凑的股份。
即使有全新技术的加持,穆祺祺事也没有那个虎躯一震周围人纳头便拜的本事。先前能挪借到本金,大半都不是因为京城的上流社会真从新技术中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光辉未来,而纯粹是看在穆国公府的面子上搞一搞勋贵间的团结友爱而已。只不过新技术毕竟是新技术,这几年国公府的印刷作坊在京中稳步推开,靠着价格便宜纸张轻薄和印刷清晰占领了不少的市场,尤其在科举辅导书领域大放异彩(你都想不到一本薄书对书生是多么大的福音),逐渐也成了稳定的现金奶牛,利润颇为可观。
靠着这个成功的先例,这一次集资的难度就小了不少。消息放出去后不过一日三餐,相熟的勋贵就都派人上门送来银子,顺带着阿谀奉承一通吹捧,话里话外都是殷殷合作的诚意——在被先前孝宗张太后的两个侄儿阴过一次之后,飞玄真君万寿帝君忌讳起了勋贵外戚私下的结交,皇城司一向看得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