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提高。
相对应的,一大批长期在基层管理岗位上,已经做出卓越贡献和成绩的,更为年轻和有工作积极性的青年干部被调整了上来,担任了厂管理部门的重要职务,填充了厂机关工作力量的调整空缺。
三百多名大学毕业生就是在这种条件和情况下,与下来的老同志、老前辈们一起从基层岗位上再奋斗,再学习,再进步。
除机关重要岗位上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做了安排,其他指标都给到了一线岗位,车间、部门以及分厂。
津门贸易管理中心庄苍舒特别申请的,希望能安排一些经济专业的毕业生到他那去,作为顶梁柱和奠基石培养,李学武也向李怀德做了汇报和安排。
十名以华清大学经济学毕业生为主的队伍开赴津门,去往他们熟悉的专业领域,开启新一段的人生。
就像李学武在会议上做出规划展望的那样,红星厂管理干部队伍年轻化,一线生产职工专业化,企业内部生态正常化。
也许在人事变革中,有很多人的职业生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有很多人都来不及对自己的心态做出调整和转变,但大势如此,组织需要,他们只能按照厂领导的要求办。
李学武也在这一次的人事变革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保卫组有多名干部被调剂了出去,也有一些干部被调整了进来,更有一些基层保卫干部走到了管理岗位上来。
相比于管委办,保卫处在命令执行上更为坚决和彻底,没有任何牢骚和抱怨,这可能跟保卫组的干部更多是被调剂和调整到关键岗位上有关系。
管委办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老中青三代挤在几间大办公室里办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在这个时间被调整了工作岗位上,不就证明他们是滥竽充数的老米虫了嘛。
就算他们是这样的状态,就算他们没有什么作为,可面子还是要的。
我为红星厂卖过命,我为红星厂流过血,嗯,就是这种心态。
老干部、老前辈、老组织了,总是会有一些脾气和依仗的,要么去人事处理论,要么去找领导诉苦,或者撒泼打滚,就是不交接工作,就是赖在办公室里不走。
在办公室干了一辈子了,临退休了,就想混几年轻省日子,舒心的日子,少挨一些累,多享受享受。
这种思想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
但他们命运不济,没赶上好时候,更没赶上好人,谁让他们遇到李学武了呢,谁让他们遇到李怀德更信任和支持李学武了呢。
这个时候配合组织工作,安安静静的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