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些不太理解。
毕竟增添新的内容会极大增加考试的不确定性,学子们有所抵触才是正理。
为此,他专门将徐瑜徐督院唤到了乾清宫里,一番询问之后终也只能承认自己还没有彻底融入这个时代。
几千年来中原王朝的政治生活从来都是极度精英化的,莫说普通百姓,便是游离在体制边缘的举人秀才也只知道收税征徭役,对高层的政治运作压根就两眼一抹黑。
可随着这两份文件的传播,这样的局面却被意外打破。《说明》里不单详细记载了各个派系之间的斗争,还点出了这些斗争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而《措施》里却针对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从各个层面角度制定了相应措施,以避免党争再成大明祸患。
对心心念念想要接触到高层运作的读书人来说无异于公开了顶尖秘籍,如此一来在科举中增加一点相关内容就如朝廷在检验修行成果一般,各人自不会生出抵触之心。
后面的事情便在这种内生动力的驱使下朝朱慈烺预想的方向发展了下去。
不论主动还是被动,朝野之中很快便掀起了学习《说明》、《措施》的风潮,一篇篇由大拿操刀的《心得》、《体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士林之中。
到了此时,朝野两面的关注点便也出现了些微妙的差别。
朝廷体制内部主要是批判北京降官和表达对党争的厌恶,民间的关注点却放在了对官僚系统的批判和对朱慈烺的歌功颂德上。
老实讲,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出乎朱慈烺的预料,或者说,对民间舆论的引导本就在他的计划之内。
可话说回来,万事万物皆都讲究一个度。
此时大家族的力量虽已被朱慈烺削了几番,但朝廷对基层的掌控能力也只是聊胜于无而已,若真让人接此生事也还是一桩麻烦,所以内阁便在朱慈烺的默许之下将几个跳得高的给生生按下,这番浪潮也便逐渐落了下来。
事情到这里,朱慈烺对官僚集团的诸般手段已然汇到了一处,剩下的便是用温水煮青蛙和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逐渐把自然科学添到“数术”这个考察项目里。
可大明终是个庞大的帝国,每日何止有千百件重大情事汇到应天,哪怕内阁已经帮他过滤了一部分并不是那么重要的题本,但朱慈烺的精力也不能只放在一件事上。
——
甘肃.金城
此城位处祁连山南麓,不单是控制河西走廊的战略要地,亦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毕竟之所。
在数百年前,一支支商队通过这里来往于东西之间,其富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