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从万历十五年到欧洲历史!
《万历十五年》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好书,这本创作于后世的作品,从几个人身上展开,阐述了文官集团在明朝之时的运作原理。
实际上,你说这本书有多大的学术价值,很难谈得上。
在后世的学术界,对于作者的评价也不太高。
非要说有什么历史意义的话,这本书的“大历史观”视角或许算是一个,即从较长时间段和宏观视野来考察历史,或者说是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考察华夏历史。
可你若说这算是一本历史学方面的巨作,在包国维看来,这本书还算不上。
原书内容,因为作者的局限性,更加具有标新立异的意味。
让人最绷不住的是,这本书本质上是结果导向的,即“因为明朝的失败,所以制度上肯定失败”。
这些观点显然带着黄仁宇的偏见和私货,在书本中也做了许多“掐头去尾”的断章取义,而用来契合自己的观点。
这从作者的身份背景就可以看得出来。
黄仁宇曾经投笔从戎,他见证了国府的兵败,也尝过自己在美利坚的流落生涯。
某种意义上,这本书就是在挖掘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国府失败的原因,乃至于整个传统社会失败的原因。
这是一本沉重反思的书。
但这本书显然不是一无是处。
黄仁宇的明史观或许不懂华夏人,可他懂西方人啊!
《万历十五年》本质上,就是一个国府败逃人的视角,写给西方人看的华夏历史书。
包国维之所以选取这本书,看重的便是其针对西方人,做出的语言理论上的改变,能够更加契合西方人的视角。
这显然,对于二十世纪初这个时间点的西方人来说,很重要。
而包国维,则是在《万历十五年》的通俗基础上,改变了黄仁宇极力唱衰明朝的论断。
“自进入到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一直有一个误区,那便是以欧洲为中心论,实际上在经济贸易、文化传播、艺术影响、科技交流等等方面,明朝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要纠正各位的观点,即讨论世界历史,抛开明朝引领的东方世界对于整个欧洲有很大影响的,从欧洲中心论转向为全球化视野,这是如今西方学者所忽略的事情.”
以《万历十五年》为起点,可包国维并没有完全参照原文,不仅仅惨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加入了一些其他历史学家的观点。
例如以上的观点,便不是包国维自己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