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山脉起自六盘山,横贯宁夏、陕西,是西夏与北宋的天然分界线,该地不但出产粮食战马,且地势北高南低,可攻可守,对双方都极为重要。
对于西夏来说,失去横山地区就等于失去了重要的物资产地,更加危险的是核心区域灵州从此将完全暴露在宋军的威胁之下。
对于北宋来说,横山有如西夏之长城,党项人随时可以南下袭扰边界城市,即便作战不利也能迅速撤退防守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大宋的聪明人早就意识到,大宋想要在战略上形成对西夏的压制,必须拿下横山。
范仲淹曾经提出“渐复横山”的战略方针,之后的数十年中,宋夏两国的战争几乎都是围绕横山山脉展开的。
苏允的视线没有紧紧停留在这里,还看向了西夏的侧翼。只是稍微扫上一眼,苏允便明白了大宋在河湟地区布局的用意。
灵州和定难五州长期面临北宋和辽国两个方向上的巨大压力,而河西走廊则是西夏的大后方。
依托于丝绸之路和祁连山脉的积雪融水,此地是党项人的农业和商业中心。
不过虽然没有强敌压境,河西走廊同样不安全,祁连山以南的河湟地区严重威胁到西夏王国的侧翼。
从地理上看,河湟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水网密布适宜农牧发展,只要被大国控制,北上出击很容易截断河西走廊。
熙河开边就是趁唃厮啰政权内乱衰落而发起的收复河湟地区的军事行动。
至宋徽宗年间,河西走廊已经完全暴露在北宋陇右都护府的威胁之下,灭亡只在旦夕之间,若非金国突然崛起,西夏恐怕将提前百年亡国。
苏允点点头。
中国历史上的聪明人不少。
其实从战略角度来看,大宋的做法其实并没有错,错的更多的是战术层面上的。
从进入陕西地界开始,众人便感觉到一股肃然,这是独属于军路的气氛。
徐进有些不太自在道:“怎么我感觉一进入这永兴军路,感觉连气氛都不同了呢?”
苏允脸色亦是有些凝重,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一些,看这永兴军路,经济十分萧条,民生凋敝,青壮年比起中原要少了不少,想来是常年在当地募兵的缘故。
不过想一想也是正常。
这军事路专门用来应对边事,西北军的一应支出,都要这些军事路来承担,这些负担是极为繁重的。
而这里也常年受西夏军队的威胁,商业是需要安全的环境的,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商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