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朱慈烺的真正意图
长江南北两岸,战鼓军号声此起彼伏,岸边的旷野之上,一道道颜色各异的潮水从北岸的各个营地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流到渡口,穿过浮桥,朝着南岸已经被谭泰控制的道人矶而去。
满清的十几万大军和近十万强征的民夫冒着洞庭湖水师的袭扰,在短短五天时间内,便完成了全军从北到南的转移,包括兵马火炮,粮草营帐等在内的大大小小军械辎重,都悉数撤到了道人矶北面的临湘城。
不仅如此,多尔衮还下令屯齐组织了上万民夫,在道人矶开始扩建原本的渡口码头,并计划打造数个坚固的营盘。
只等武昌城内和襄阳城内正在打造运兵船和粮船一南下,他便能拥有足够的运力,一方面确保粮道畅通,另一方面也保证自己随时能撤走南下的大军。
但此时的临湘城,在朱慈烺的命令下,早已经被撤退的军民一把火烧毁,不仅仅是粮草民宅,便是原本残破的城墙,也早就荡然无存。
多尔衮和多铎此前在北岸组织兵马强渡时,甚至在夜幕下,看到了火光冲天的临湘城。
他们自然明白朱慈烺的意图,多尔衮见状,更是亲自来到了白螺矶前线,指挥大军强渡。
等到他领兵强渡,来到南岸的时候,原本在周围袭扰阻击的明军,已经全部撤走,只留给了他几座残破的营地和一座正在熊熊燃烧,不断朝着天空冒出黑烟的城池。
看到如此情景,多尔衮虽然恼怒,但并没有因此失去理智,而是立即部署防御,并派出兵马,往明军撤退的西南方向追击而去。
这个时候,他在南岸已经汇聚了上万大军,兵力十分充足,而弃城逃跑的明军,即便是加上赶来增援的,也只有不到万人,在谭泰的打击下,必然不敢埋伏阻击。
不过,道人矶南面虽然河网密布,但明军早有计划,撤得十分迅速,而谭泰的追击并不快,根本没有机会咬住天骑军的尾巴。
在大军强渡长江的五天时间里,多尔衮一边派出塘马哨骑往西南方向探查军情,一面派多铎前往临湘,看看有没有砖石材料,可以用来在道人矶建设营地。
但朱慈烺不仅仅烧了城池,那些砖石,也都早就已经成为了岳州城外新工事的建设材料,不仅仅是临湘城,为了确保坚壁清野的效果,岳州府城周边的小城镇,堵胤锡也全都直接下令地方官员组织民夫拆除。
如此一来,缺少坚固营垒的清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在大军南下的关键枢纽,真正站稳脚跟,一旦遭遇大的损失,便难以立足乡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